商讨完这些事情后,李泰又向堂兄们打听一下中外府近来的人事变化。
虽然几位堂兄在府中都不参机要,但基本的人事变化还是能够接触到的。尤其是李裒担任东阁祭酒,掌管礼宾事宜,本身也是一个消息灵通的职位,对于人事出入的了解就更加详细。
李裒本身也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听到李泰问起这个问题,便详细的向他介绍一番。
台府改组为中外府之后,人员变动还是蛮大的。原本的行台是尚书台的驻外机构,因此存在着许多尚书郎佐的职位编制,行台之外另有大丞相府,同样设置着一系列的府佐职位,行台与大丞相府简称为台府。
一般而言行台官员要比丞相府佐级别上更高一级,毕竟行台是比拟尚书台而设,行台官员也就等同于朝廷品官,而大丞相府佐则只是服务于大丞相一人,隶属于丞相属官。
当然,由于大行台和大丞相都是一人,所以通常而言这台府官员的区别并没有多么明显。李泰就还没有出镇地方的时候也算是历任台府,本身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反正都是效命于大行台一人,而且本身台府也没有什么常俸供给,做的都是一样事,出的都是义务工。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行台官员一般以西迁世族和关中本土担任的多,这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苏绰,长期担任大行台尚书、度支尚书等等。还有出身京兆王氏的王悦,担任行台左丞、行台尚书等等职位。
至于河东人氏或者其他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地域特征、派系特征的,则就一般担任府中诸曹参军,算是比较偏于实务性的职位。
就比如李泰来说,他虽然也算是西迁世族,但却并不属于孝武西迁那一波,辟入台府后直接便担任了墨曹参军。
从这一角度而言,尚书郎佐在原本的台府之中也算是政治地位比较高,再加上苏绰等比较给力的选手,通常尚书官便能直接参与到台府政令决策中去。由此便可引申出另一层意味,那就是占了关中人的地,所以将关中人也纳入到政令决策中来。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绝对,李泰还有其他一些人,本身并非关中土着,但也都陆续担任一些行台尚书的职位。就算是有这一种意味在其中,也只是一种默契而非确切的约定。
可是随着台府转变为中外府,诸尚书官便逐一裁撤,虽然本身也符合流程规令,但实际造成的效果就是将那些参与政令拟定和决策的人员排斥出府。
就拿今天李泰入府时出迎的王悦来说,就没有了台府职事,被发配回乡统领乡兵,而且还不是开府,仅仅只是一名仪同。今日只是入府奏事而被大行台点名出迎,平日只是在乡组织人马操练。
李泰自从府兵创建伊始便参与其中,如今又高居十二大将军,心里自然清楚宇文泰为何要这么做。
这倒也谈不上是卸磨杀驴,只是社团内部要平衡,关中人不能啥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