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丰邑刘季

这类关于君王出身的神话故事,史书中并不少见,而且故事的时间越早,描写的越是离谱,后世帝王出生也不过是满室红光、天现异象之类,而在秦汉以前,却动不动就是与巨人、神龙、神鸟交媾所生。

蛟龙产子之说虽不可信,但刘邦的出身也确实与普通百姓有所不同。

根据《汉书》的记载,刘邦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监明去世后其子式袭封,遂以邑为氏,改称刘氏,夏朝时因养龙有功被赐予“御龙氏”的刘累便是其后裔。

到了春秋时期,刘累后裔士会曾在晋襄公时担任晋国大夫。晋襄公病逝后,因太子夷皋尚在襁褓中,而晋国又时常发生祸难,于是赵盾等大臣便决定迎立一个年长的国君,士会遂被派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即位。

士会离晋之后,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每天在朝堂上哭诉,表示太子无罪不应废立,结果大臣们的态度又为之一变,赵盾也无可奈何,便又迎立太子夷皋为君,并击败了秦国护送公子雍回国的军队,士会因此被迫逃亡秦国,留居秦国五年后才返回晋国。

士会返回晋国后,其流落在秦国的家人,便复先祖刘累之氏,就此改称“刘”氏。后来,有刘氏族人随秦军出征魏国,被魏国俘虏后,就此在魏国安邑生根发芽,其后人刘清便曾担任魏国大夫一职。

小主,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国出兵伐魏,魏国割让旧都安邑,魏国的刘氏家族便又被迫随城中百姓迁居大梁,同年宋国被齐国攻灭。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秦、魏、韩、赵、燕五国伐齐后,魏国得到宋国丰地一带,于此设立大宋郡,并从大梁迁徙百姓到此建立城邑,刘清则被任命为丰公(即丰邑邑令),刘清与家人就此迁居丰邑。

刘清生子刘仁、刘发,其中刘仁便是刘邦的祖父。在父亲刘清去世之后,刘仁承袭丰公之位,相传其富有百万,不过由于他常常布施他人,以致后来家财施尽。

刘邦的祖先虽然显赫,曾祖、祖父也曾为当地小贵族,但传到其父亲刘煓手中时,其家族却已经没落,沦为了依靠自耕为生的普通百姓。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邦的家族虽然已经衰落,但生存条件相较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要好上很多的。正因如此,年少时的刘邦才得以读书识字,《史记·卢绾列传》中便记载,同乡的卢绾曾在年少时与刘邦一同读书,两人关系极为要好。

当然,无论刘邦家中的家业是大是小,在“宗法制”下,作为家中的第三子,刘邦自己都是没有继承资格的,到时候顶多能够分得一片土地,然后像大部分老百姓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度过劳累的一辈子。

对于读过书的刘邦来说,他自然不满足于一生只做个自耕农,而是想要恢复祖辈的荣光。

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期,读书人想要当官,无非三条路可走,要么因为声名显赫被诸侯王征召,要么游说各国君主获得赏识,要么投入贵族卿大夫门下充当门客获得推荐。以刘邦的学识和声望来说,前两条路想都不用想,只有第三条路才是最适合他的。

既然选择了做他人门客,刘邦自然要为自己选一个好主人,作为一名魏人,他的首选目标,自然是在魏国人人敬仰的信陵君魏无忌了。

魏无忌乃战国时期魏国第五任国君魏昭王魏遫之子,魏昭王去世后,其兄长魏圉继承国君之位,是为魏安厘王。即位次年,魏安厘王封魏无忌于信陵,故被称为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