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王陵起身说道,“陛下派人攻城略地,便将攻下和降伏的地方分封给有功将士,与天下人共享其利。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取胜却不给功臣受功,夺取土地也不将利益分给他人,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为大军供给粮草,使粮道不绝,我不如萧何;论统率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看了一眼正听得津津有味的众人,刘邦故意停顿了一下,这才颇为自得的接着说道,“此三人,皆为人杰,我却能用之,所以我才能夺取天下。项羽虽然有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众人尽皆叹服。
庆功宴后,刘邦原打算就此遍赏功臣,然而由于功臣们争功,功劳位次始终难以确定,刘邦只好暂时将此事搁置,先行筹措建都事宜。
国都作为国家的行政和经济中心,选址自然要极为慎重,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和安全因素,交通情况、人文环境、土地资源、统治核心等因素也都在考量范围之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汉立国之初,当时天下最有名的都城无非是西周的丰都和镐京、东周的洛阳,以及秦朝的咸阳,丰都、镐京和咸阳均位于关中,洛阳则位于洛阳盆地,由于两地皆为前朝旧都,在交通、经济、自然资源、人文等方面都符合建都标准,因此刘邦首先要做的,便是在关中和洛阳之间做出一个抉择。
刘邦最初更为倾向于洛阳,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地处汉朝统治的正中心,于此建都颇有“天子居于中”的意味,而关中则偏西了一些。
二是关中地区久经战乱,又被项羽一通霍霍,虽说经过萧何的治理已经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前朝还是有所败落。
三是关中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北部和西部与游牧民族接壤,尤其是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已经极为强大,而且趁着楚汉相争之际,重新南下夺取了河套地区,对关中地区威胁极大。
四是汉朝开国功臣多为山东六国之人,洛阳距离家乡较近,他们也不希望远赴关中。
思虑已定,刘邦将决定建都洛阳之事告知群臣,询问他们的意见,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原本奉命前往陇西戍边的齐人娄敬恰好路过洛阳,在听闻刘邦打算建都洛阳后,他认为此举颇为不妥,于是便找到了同为齐人的虞将军,将自己对于建都之事的见解说予了对方,希望他能够带自己前去拜见刘邦。
虞将军听了娄敬的分析,认为其所言颇有道理,便答应了下来,但又看了看娄敬那一身破旧的粗布短衣,认为若是让他如此去见皇帝,不仅颇为无礼,而且恐怕会被看轻,便命人给他找来一身光鲜的衣服换上。
娄敬闻言,却连连摆手道,“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
虞将军劝说无果,只好就此作罢,带着粗布短衣的娄敬前往宫廷。虞将军进宫将娄敬的请求报告给刘邦后,刘邦立即下诏让娄敬入宫,见其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便命人赐给他饭吃。
待到娄敬用饭完毕,刘邦这才正式召见娄敬,询问他要谈论什么大事。
娄敬开口便问,“陛下想要定都洛阳,是想让国家和周朝一样兴旺吗?”
得到刘邦肯定的回答后,娄敬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唐尧封在邰地起,积累德政善行十多代,以至于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时期,诸侯自行归附,终于灭掉殷商做了天子。到了周成王登位,周公辅佐他,才营建洛邑,只因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地诸侯前来交纳土贡和赋税时,所走的路程大致相当,不必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