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即位之初,为了稳固统治,对外派御史大夫陶青前往匈奴恢复和亲,维持与匈奴相对和平的局面,对内则施惠于民,四月大赦天下,五月复收半租、三十税一。
同时,汉景帝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刑罚,他认为当初父亲虽然废除了肉刑,但鞭笞五百和三百仍然过重,导致常常将人鞭笞致死,因此下诏说,“鞭笞与加重刑罚无异,即便犯人幸而不死,也必然会落下残废”,于是下令将鞭笞五百改为三百,将鞭笞三百改为两百。
由于汉文帝在位期间,已经基本消除了皇权的威胁,汉景帝即位之后仅用数月,便很快稳固了自己的皇位,而在皇位稳固之后,汉景帝便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景帝为了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对朝中人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大批曾在太子宫辅佐刘启的亲信大臣得以重用。虽然申屠嘉和陶青两人凭借着资历、身份,地位牢不可破,但其他人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免不了撤职、调任的命运,而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张释之。
张释之作为汉文帝的宠臣,为官刚正不阿,不论面对何人都能秉公执法,这固然不是坏事,但却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接受的。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之时,便曾因没有按照规定在司马门下车,遭到张释之的弹劾,逼得汉文帝亲自道歉,薄太后亲自下诏赦免,这才没有遭到惩处。
小主,
正是由于曾经弹劾太子刘启的原因,张释之在汉景帝即位之后,便有些担惊受怕,有心称病隐退,却又担心招致更大的惩罚,有心当面向汉景帝谢罪,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后在王生建议下才硬着头皮向汉景帝当面请罪。
张释之因为长期秉公执法,在朝野之间拥有极高的声望,深得大臣和百姓的拥戴,汉景帝虽然对其心怀芥蒂,但刚刚即位的他,也不好对其予以惩处。面对张释之的请罪,汉景帝只能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还对其勉励了一番,以展示自己的帝王胸怀。
然而,等到汉景帝皇位稳固之后,廷尉张释之便被贬为了淮南相,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朝廷。
汉景帝用人虽然有自己的喜恶,但他毕竟不是昏君,他提拔的官员固然多以太子宫旧臣为主,但也能够做到知人善用,而不是一味的打击报复、任人唯亲。例如接任张释之出任廷尉一职的张欧,虽然不像张释之那般刚正不阿,却也是位为人厚道,待人和善的良吏。
张欧是开国功臣安丘侯张说幼子,曾因精通刑名之学,被汉文帝派去辅佐太子刘启,刘启本就主张宽法治国,因此精通刑名之学,且又身为忠厚长者的张欧继任廷尉,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又如被汉景帝任命为郎中令的周仁。周仁是任城人,早年因医术高明受到汉文帝召见,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太子舍人,周仁才能虽然一般,但却深沉稳重,能严守秘密,让其担任皇帝的近侍官员郎中令,同样再合适不过。
再如以平陆侯刘礼为宗正。刘礼是楚元王刘交第三子,按照辈分来讲乃是汉景帝的堂叔,在宗室之中乃是辈分较高的一位,以他来出任掌管刘氏亲族的宗正一职,无疑也是极为妥当的。
在汉景帝重点提拔的几位官员之中,名声最为显赫者,无疑当属晁错,早在汉文帝时,他便曾多次上书言事,屡受汉文帝嘉奖。
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晁错担任太子家令时,汉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汉文帝亲自出题,以“明于国家大体”等问题,考较他们的才能,在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之中,以晁错的回答最为优异,深受文帝嘉许,晁错也因此得以升任中大夫。
晁错在担任太子家令时,太子刘启便对其才能十分钦佩,一直视晁错为重要谋士,对其颇为倚重,因此在即位后不久,便将其提拔为了内史,负责治理京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