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高回报,却也高风险

毕竟大顺军也只是由一帮被明廷欺压到没有活路的百姓所组成。

只要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本身就不会那么团结。

并且李自成直至现在,也还没能给他们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头。

哪怕入主了京师,他们现在对自己的认知依旧是叛军!

而叛军,向来都是最不坚定的。

一旦对李自成心生了不满,那谁给他们饭吃,谁给他们钱,谁能带他们成事,他们拿起兵器就会是谁的人。

“称帝不够果断,且对于下面真正有功之人的安排,也没那么及时。”

“麾下太过散乱,导致人心无法凝聚。”

“大顺军麾下的将士,初衷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也依旧是。”

“别说赏赐,对于稍微后方些的人,李自成甚至连画饼都懒得画,所以人心早已浮动。”

这才是韩信行动如此顺利的根本原因。

也是原本的历史之上,清军能够那般顺利击溃他麾下兵马的症结所在。

清军信念坚定,就是要入中原劫掠,吴三桂以及其麾下的兵马更是如此,铁了心要覆灭李自成,享荣华富贵。

他们从上到下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不管这信念是对是错,是否会招致祸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对于胜利的渴望,远超过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游兵散勇。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李自成的军队没能及时响应,导致山海关一战被击溃,致使后面的人心浮动,连战连败。

“所以说到底,还是能力所限。”

“当然了,如果不是能力平庸,他也不至于面对孙传庭的时候还屡战屡败,险些被击杀了。”

“咱并不是说孙传庭的能力不行,而是那时的明廷状况,以及朱由检的几番操作,根本就不足以令孙传庭麾下的明军拥有太多战斗力。”

“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尚且连战连败,只能依靠着民心的归附屡次重整兵马才能战胜明廷。”

“可想而知,他的能力有很大问题,只是这个问题明廷不足以抓住,而韩信却能够将其无数倍的放大。”

对于李自成的下场,老朱并不觉得惋惜。

甚至引清军入关这件事,在他看来李自成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如果不是他对大顺军的掌控太过松散,山海关那一战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那时即便吴三桂献城投降,也顶多让清军劫掠一阵,而不可能真正的入主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