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乾元三年仲春,在李非的慷慨馈赠之下,肃宗手里终于有了些本钱,开始协调各道各州府春耕事宜。
可眼看春耕的时机到了尾期,粮种的来源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由于战乱,此前的种仓要么被毁,要么被劫掠一空,或者被当成粮食果腹,圣令虽然下达,但进展却极为缓慢,不光粮种,还有菜种、草料种子、也都极为稀缺,肃宗为此焦头烂额,坐立不安。经过数次朝议,谁都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
正在所有一筹莫展之际,李非的 一封上书,让肃宗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李非在奏章中说道,此前战乱之际,有人提前囤积了大量种子,就等着平叛结束之后,借机大发国难之财。其中,弘农杨氏和河东裴氏囤积最多,此外还有荥阳郑氏、赵郡李氏等一众望族都有参与。肃宗可以下旨,从这些人口中夺食。
肃宗得知此事之后,立即快马传书下达圣令,让各个望族尽快交出种子,以补春耕所需,哪知这些望族一个个根本不为所动,有些直接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要以一石粮种百两白银,向户部讨要本金。
已经到了火烧眉毛关头,这些人竟然视圣令为无物,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模样。肃宗想要下旨强取,却被韦坚阻拦,韦坚说道:
“陛下,这些望族在当地乃至全国各地州府的关系盘根错节,地方政事一直以来便是如此,此前若是想顺利推行国策政令,就需要协调各方关系,臣本来已经将各方捋顺,无奈内乱一起,此前的努力化为泡影。现在,这些人又和各地节度使搭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便更为难做。”
韦坚不说则以,一说肃宗顿时火起,斥问韦坚道:
“韦坚,目前朝中政事堂只有你一人把持,统领六部九寺,李非不在,你这左相之职便是首辅。高力士说你通神,不管你承不承认,朕相信高力士的说法,可怎么朕一有难处,你便毫无办法,你到底是不是刻意为之?”
“陛下,臣不敢欺君罔上,我只能说,此事恐怕也只能有李非可解。不是臣毫无办法,只是李非现在兵精粮足,虎视四方,而臣也只能借陛下的天威可用。说句该死的话,现如今陛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李非以势压人。”
肃宗听完,脸色更是铁青,拿手指着韦坚咬牙说道:
“以后,若是再在朕的面前提及李非,朕定拿你是问。给我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