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智氏面对的是内乱不止的诸侯、衰微无力的公室和为数不多的卿族,就算是站在历史角度的旁观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而在这种情况下,韩不信、魏曼多为什么要替赵鞅求情就清晰起来了。
赵氏拥有显赫的地位,虽然因为赵朔早早去世,以及下宫之难的波及,赵氏一度没落,可等到赵武重新执掌晋国朝政,又在赵成、赵鞅的经营之下,赵氏依旧是晋国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此时的智跞虽然贵为晋国正卿,但是幼年上位,让智跞不得不依靠他人,从一开始的中行吴,到后来的晋顷公。故而哪怕成为了晋国权力最大的那个人,智跞并不如他的前辈们那样强势。
反而是智跞的辅佐,中军佐赵鞅,选贤与能,致力于改革。
对于韩氏与魏氏来说,如果没有了赵鞅与赵氏,他们就需要直面智氏,而且是已经经历过动荡、蜕变的智跞。
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晋国有赵鞅,对于他们来说要远远好于没有赵鞅。
没有赵鞅,他们可能得到赵氏遗留下来的权势财富,但却要面对膨胀的智氏。
而有赵鞅的赵氏,则会成为智跞眼中最大的敌人,留给韩氏、魏氏足够的距离和机会。
而就在范氏、中行氏败亡的第二年,智跞的宠臣梁婴父因为讨厌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就对智跞说,不杀死安于,让他始终在赵氏那里主持政事,赵氏一定能够得到晋国。为什么不因为他先发动祸难而去讨伐赵氏。
智跞派人告诉赵鞅,表示,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都是安于挑起的恶,是安于共同作乱。晋国有命令,开始发动祸乱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