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韩世忠屡次在淮、楚之间打败金人,朝廷诏令督促刘光世、张浚统兵渡河支援,皇帝车驾进发到江上去劳军,鼓舞士气。
宋皇帝赵构看到李纲的奏折,就对大臣说道:“李纲离开朝廷中央已经几年了,没有一个字的奏章来到朝廷。他今天忽然有此奏章,估计是朕御驾亲征、总师亲临大江,合乎了李纲的意思啊!他在奏章中所陈述的对策,也就是今日的当急任务,可以降诏奖谕一下他。”
几天之后,皇帝就下诏书说:“张浚爱君爱国,出于诚心。在前一段叛军猖狂的艰难岁月里面,他首唱大义,因此有功于王室。后来他仍然雅志于中原,又说关中雄据天下上游,未有舍此而能兴起的王朝。因此在平息叛乱之后,他慨然请行前往关中。探究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人臣之义;如果讨论他的战场成败,这亦是兵家之常事。况且他当时权重一方,爱憎容易出现在脸面上。但是由于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究竟是否有私心、结朋党,这些事情都是传言,很难说明什么。现在道路怨谤之言,与台谏闻风之误,这样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把他召回到了朝廷,我观察他恐惧怵惕,如不自安,这些捕风捉影、制造谣言的人还说朝廷没有考察他,这怎么可能呢?假使朝廷因为道路谣言而使尽忠竭节之臣,现在却怀有明哲保身的想法,朕甚是惭愧啊!可令学士院降诏,出榜朝堂让所有人都知晓。”
看到圣上如此聪明睿智,大臣们就更加竭尽忠心办事了。于是执宰们推荐左朝奉郎张觷去知岳州。宋皇帝赵构看了这些任命名单,问张觷才术如何,赵鼎说:“这个人是个能吏、干吏,听说他能办好事情。”
宋皇帝赵构说:“对啊,以后用人的时候,不要问是谁推荐的,咱们惟才是用就可以了。”
胡松年说:“虽然这样说,但是朝廷用人,不可不慎,用一君子则君子进,用一小人则小人进。”
皇帝赵构说:“君子刚正而易疏,小人柔佞而易亲。朕于任用听察之间,不敢有一点儿马虎。”
话分两头,事归一面。
绍兴四年(1134年)十二月初,金人在刘豫的怂恿下,一起带领大军南下侵略。
刘豫派遣他的儿子刘麟、刘猊分路引领大军入寇。这时张浚屯驻在盱眙,杨沂中屯驻在泗州,韩世忠屯驻在楚州,岳飞屯驻在鄂州,刘光世屯驻在庐州,而沿长江上下却无兵把守,宋帝赵构与赵鼎非常担忧。赵鼎写信给张浚,要求张浚与杨沂中合兵围剿敌人。刘光世希望舍弃庐州返回太平,又要求退回保护采石口,赵鼎上奏说:“刘豫本来就是逆贼,我们官军与刘豫战而不能取胜,竟然有人建议溃逃退守,就这个样子何以立国?今天刘贼已经渡过淮河了,应当赶紧派遣张浚联合刘光世的大军尽快扫平淮南之寇,然后再商议去留问题。”宋帝赵构认为有道理,就诏命张浚、刘光世二将进兵。张浚带领大军来到藕塘附近,与刘猊的伪军进行了战斗,大败刘猊伪军。
赵鼎又命令杨沂中赶趋合肥与刘光世汇合,结果杨沂中还没有到那里,刘光世已经放弃庐州返回江北去了。张浚十分气愤,就写信告诉赵鼎刘光世逃跑的事情,赵鼎就上奏给了宋帝赵构。宋帝赵构下诏书给张浚说:“有不用命者,听以军法从事”。刘光世大为骇恐,赶紧返回来到肥河附近与刘麟大战,攻破了刘麟伪军。刘麟、刘猊兄弟二人带着伪军拔栅逃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