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一出,立刻引起殿上一阵喧哗,甚至有人能感觉到那不同寻常的味道。
说话的是一名武将,“朝歌和修武有数万精兵,击汉虽难胜,然自保足矣,何来无力自保!”
这名彪悍的战将直接怒怼司马太慰,使得殷国太尉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眼眸中怒意四射,却又不敢发作。
此乃殷国最有名的将军,不是他的将兵能力有多强而是他的胆子很大,敢顶撞殷王,与殷王殿前争执。
有一次气的殷王拿履砸他,但这位武将依旧是面不改色,为此殷王事后没有惩罚,反而嘉奖,鼓励群臣多进谏。
这个时候太尉将目光投向相国,向相国求助,但两人的眼神中都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司马卬手里,于是二人的目光又看向司马卬,静静等司马卬最终的决定。
司马卬眸光在群臣诸将脸上扫过,最后他将眸光看向王座,反而问出一个与此不太相关的问题,“诸公,可知此座代表什么?”
殷相国率先回答,“此乃殷国王权的象征,代表着殷国千万百姓之福址。”
言毕,诸将看着这位相国,眼眸中是一种很复杂的神色。
鄙视、羡慕、敬仰等复杂的情绪。
对殷相的马屁表示鄙视,但对殷相拽出这又恭维又无伤大雅的词,又实在是有点佩服和嫉炉。
“此座代表戈矛,代表千万人的性命,但更代表光明,代表正义,纵使千万人之血亦可换。”
群臣诸将开始对那王座所代表为何,进行小小的讨论,最后慢慢趋于安静,司马卬却轻声道,“诸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乃殷国之骨气,良臣尚不侍二主,吾殷王岂能反复无常,既已再侍楚,虽还是楚,但亦有节气,岂能随意再降汉,不仅寡人需有节气,殷国更需要!”
“然也,吾王霸气,吾王言之有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皆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相信此言居然从那名敢于顶撞司马卬的武将口中说出。
一个敢于进谏之人,怎么突然奉承起来?此名武将好像意识到群臣诸将的目光,脸一红,解释道,“吾非阿谀奉承,乃未将肺腑之言,吾大殷国虽然地窄人稀,然大国气概不可输。”
此名武将说的是慷慨激昂,竟然真的使得大殿上的靡靡颓废之气消散,战意逐渐上升,司马卬每次做出惊人的举措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他却有着自己的魅力,让他的群臣和诸将慢慢跟着他的节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