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父亲对于那些天生不幸的人也十分的同情。
但父亲常说,人力终有尽时,彻底解决天下的贫困,那只有神才能做到,父亲从来都没有将自己当做神。
父亲常说,国家的任何一项政策,总是有部分人受益,有部分人受损的。
为君者,不必苛求于尽善尽美,让所有人受益。
只要保证大多数人能受益就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父亲虽不喜道家的消极,却同意道家的观点,认为损不足以奉有余,此为人之道。
但此为错误的人之道,正确的人之道,应当也如天道一般,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下的人,能力、背景都有差异,能力强的人,自然就更能获取到财富,权力,地位等等资源。
这些能力强的人,也更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给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所以为君者,也不应该一味的打压这群能力强的人,强迫他们与普通的人一样。
而应当通过特殊的征税、监督等手段,缩小他们与普通人财富差距。”
虽然有赵安的耳濡目染,以及各种的精英教育,但赵华毕竟还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
所以在表达上,不是那么的逻辑严明,表达准确。
但即便是这样,赵华的话依旧是带给了严谨极大的震惊。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有名言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几乎成为了所有儒生的追求,所有的儒生无不以这四句话为目标。
但从宋至今,已经数百年过去了,这数百年中的千千万万儒生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其中的哪怕一条呢?
从先秦诸子至今,儒家的理想越来越高大,但与却越来越脱离了现实。
没错,人生在世,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需要一个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但若是这个目标严重的脱离现实,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