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心铸造的工坊遭遇不幸后,苏星云并未气馁,而是迅速转战至他的水利作坊,开启了第三种枪管制造方法的尝试——水力钻孔法。这种方法旨在利用水力驱动的强大动力,直接在熟铁棍上钻出精确的深孔,再通过绞孔工艺进行精细加工。
提及熟铁棍的打造,作为钻孔的基础材料,其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真正让苏星云头疼的,还是那漫长而艰难的钻孔过程。他回忆起穿越前的时代,用迅雷下载文件时那蜗牛般的速度,与眼前这根需要两天时间才能钻透的熟铁棍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为棘手的是,钻头的材质限制。金刚石钻头虽硬,却也是碳单质,对高温极为敏感。这意味着在钻孔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避免钻头因过热而损坏。
在尝试过这三种方法后苏星云决定对第一和第三种方法折中一下。
就是将第一种方法中的细铜棍换成铜线,具体操作是用极薄熟铁片将拉直的铜线裹成枪管口径粗细的金属柱,然后将金属柱用锻压的熟铁板抱箍成比枪管粗的金属棍,接着加热进行简单的热锻打使金属间的缝隙融合,然后用削切机床将金属柱加工到枪管粗细。再接着就是加热金属柱直到柱芯的铜融化流出。一个有着深孔的熟铁柱就出来了,然后用钻头将深孔扩大至弹药口径。最后就是将整个枪管渗碳处理。
这套流程完全不符合现代钢管制造的正统科技树。但是好歹在现在以每天30杆的速度为苏星云提供了大量的合格枪管。
在经历了前三种方法,苏星云创新一下,他决定将第一种与第三种方法妙融合,苏星云首先放弃了难以驾驭的细铜棍,转而选用易于操控的铜线。他命工匠们将极薄的熟铁片精准地包裹在拉直的铜线上,如同编织精美的盔甲,将其塑造成枪管口径的粗细。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工匠的手艺,更蕴含着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随后,这些被铜线“赋能”的金属柱被放入特制的模具中,用锻压的熟铁板紧紧抱箍,形成比枪管稍粗的中间形态。紧接着,加热至适宜温度,进行简单的热锻打,使得熟铁与铜线之间的缝隙在高温下微妙融合,形成坚固的整体。这一过程,仿佛是铁与火的舞蹈,每一击都蕴含着力量与智慧。
待金属柱冷却后,苏星云引入了削切机床,这一现代机械的力量让金属柱迅速瘦身至枪管的精确尺寸。紧接着,加热整个金属柱,直至内部的铜线完全融化,从预留的通道中缓缓流出,留下一个深邃的孔洞。将深孔精准扩大至弹药所需的口径。最后,将整个枪管置于焦炭炉中进行渗碳处理,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磨性。
这套流程,虽然看似“离经叛道”,却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了不错效率与稳定性。每天30杆枪管的生产速度,在当时条件下堪称奇迹。
1340年末春,苏星云的火枪革新
苏星云站在晒谷场上,150名护村队成员整齐列队,静待号令。随着报数完毕,苏星云的声音穿透了宁静:“诸位,数月来,你们以长枪为伴,苦练不辍。但今日,我要宣布一项重大决定——我们,将告别长枪时代。”
此言一出,即便是以纪律严明着称的护村队,也不免生出一阵骚动,嗡嗡声四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革的疑惑与不解。然而,小队长们迅速行动,以严厉的目光恢复了队伍的秩序。
“我们放弃长枪,并非因其无用,而是因为它已无法满足我们对抗更强敌人的需求。今日,我将引领大家装备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
此言一出,护村队成员们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他们纷纷猜测,究竟是何等神器,能让曾经几乎一击致命的三棱刺刀长枪黯然失色?
苏星云微笑着解开了谜底,他缓缓打开一旁的木箱,箱内排列着整齐划一的新式火枪。这些火枪,每支长达1.6米,木质枪托坚固耐用,枪管内精心雕琢的膛线让子弹飞行更加精准有力。它们采用前装弹设计,配备先进的燧发点火系统,口径达到丧心病狂的18毫米,装上刺刀后更是长达1.8米,重约6.2千克,威力惊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火枪所使用的弹药——米尼弹,虽看似简单,实则科技满满。铅弹尾部特制的凹槽,在火药爆炸的瞬间被挤压变形,与枪管紧密贴合,确保爆炸能量最大化地传递给弹头,射程远达150米之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星云对这批火枪充满信心,亲自命名为“一号步枪”。工匠们建议起个威猛的名字,苏星云否决了,他认为武器的名声应由其在战场上的表现来书写,正如后世的AK-47,仅凭几个字母便足以让人闻风丧胆。
在护村队眼中,苏星云手中的“一号步枪”尽管其高度超过常人,却并未如传统长枪长。
苏星云一声令下,几名士兵迅速在九十米开外树立起一个人形木靶,这距离远远超出了他们以往使用长枪的训练范围,让众人心中生疑:这新武器真的能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发挥效用吗?
面对众人的疑惑,苏星云开始了他的演示。他熟练地咬开火药包,将适量火药倒入火枪的发火池中。随后,他将剩余的火药与弹丸通过通条送入枪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紧接着,苏星云深吸一口气,双眼紧盯枪身上的准星,将注意力都凝聚在那一点之上。缓缓举起火枪,对准了远处的木靶。众人的目光紧盯着他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