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气息还未完全洒满成都,蜀汉在成都的大小官员,今日正好是十五,在成都的、凡是九品以上的都要参加早朝,只有每逢每月的初一、十五方才需要九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来上朝,不像平日里只有五品以上以及一些特定的官员才能参加早朝......
今日的朝会规模大也不代表的所有的官员在朝堂上都有发言的资格,通常也只有四品以上官员能够有资格与皇帝直接对话,后面的也就是来看看、凑个数的。
半个时辰之后便有不少朝臣已经到了宫城南门青龙门外候着,在鸡叫头遍的时候朝臣们便要起床穿衣洗漱,鸡叫第二遍的时候便要出门去往皇宫了,就在这个时候女官蓝萱便进寝殿去将陛下唤了起来,想必这也是帝王的一项特权,可以比臣子们晚一点起床,和其他女官、黄皓一起帮陛下洗漱,然后和皇后殿下一起帮陛下戴冠冕、穿衮服,这是皇帝在正式场合,比如在宫殿上召见群臣,或举行什么盛大的活动都必定要穿戴的,
冠冕,就是皇帝的帽子。冠冕的样式大体是这样:先用上等好玉制作一块长七寸、宽二寸的长方形冕板,不过前面稍圆一些。然后在这块冕板的前后两边各装上十二道旒,旒是用白玉珠串成的,冠冕通常为黑色。
不过伪魏明帝曹叡喜欢和祖制作对,没事就在礼法制度上搞创新。他可能嫌白玉珠不好看,平时喜欢玩弄女人装饰的曹叡将白玉珠换成了珊瑚珠,颜色上可能更亮丽一些,而自视为继承汉统的蜀汉的刘禅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在穿戴方面不喜欢折腾,就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套便已是很好了,
这种前后挂着二十四串珠子的冠冕戴起来非常麻烦,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不说,叮叮当当的也闹心。除了冠冕之外,还有一种大裘冕,就是没有珠帘子的玉板,大裘冕戴起来比较舒服,今日朝会参加的人较多,还是正式些更好,刘禅便任由女官们柔软洁白的手在身上下折腾,
衮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称“衣”,下半部分称“裳”。关于衮服的颜色,一般是赤黑色的上衣、大红色的下裳。衮服和冠冕是一个整体,合称“衮冕”,不能分开穿戴,否则就要闹笑话,都穿戴好后,张晴替刘禅梳理了一遍冠冕前后两边的十二道旒,黄皓也早早的便让人唤来了软舆在殿外等候,替陛下做这些事他早已是很熟练了,
皇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皇宫里的,宫内殿阁林立,坐车不太方便,那就坐轿子。在这个时代的轿子称为“舆(软舆)”,其实这种舆就相当于一张床,床下有洞,将杆子横竖插进去,由人抬着前行。一般这种舆都是有靠背的,皇帝可以半躺着,上面还撑着一把伞,用来遮阳或挡雨。
在公鸡长鸣第二遍的时候,钟声响彻云霄,鼓声震天动地。接着,宫门开启,禁军出城巡逻,并大声高呼一些口号。
而蜀汉大臣们早已按照班次等候在宫门外的御街上了——青龙街。然后进青龙门,先到偏殿脱鞋,除剑,后踏陛上殿,等着皇帝临朝。
而曹魏、东吴也差不多是如此,只不过曹魏的更有些特立独行,曹魏用的还是古法,听鸡叫而定。在嘉福殿里头养着很多很多鸡,显然是报晓用的,让公鸡在“鸡栖树”上鸣叫报时,特地在嘉福殿种着皂角树(皂角别名鸡栖子),现在曹魏的朝会在太极殿举行,在那里养几只也没什么的,当然也不可能养在正殿,也就是在偏殿旁弄些鸡舍,然后由宫人照料着,
以曹魏为例,曹操、曹丕时代前期,常朝在洛阳宫建始殿的前殿(承光殿?)大朝在建始殿正殿;曹丕时代后期、曹叡时代,大朝在崇华殿(后改名九龙殿)大朝在嘉福殿(即崇华殿前殿)太极殿建成后,朝会地点就改到太极殿了。大朝、常朝办公地点的变化,反映了曹魏三代人建设洛阳的历程。曹操、曹丕进洛阳之初,洛阳还是一片废墟。他们在东汉旧宫的断壁残垣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系列宫殿建筑。
而蜀汉则是在新修建好的议堂殿,虽然修的没有曹魏的太极殿大,但也是足够威严气派的,容纳蜀汉朝臣朝议也是绰绰有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