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
《国语·周语上》:“襄王使召公过与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邰芮相晋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
内史过回去以后报告说:“夫执玉卑,替其贽也;拜不稽首,诬其王也。替贽无镇,诬王无民。”
所以“晋不亡,其君必无后,且吕、却将不免。”这些事例都说明稽首之礼在古代是何等重要。
极度尊敬时,也行稽首礼。《日知录》卷二八《拜稽首》说:“陈氏礼书曰:稽首者,诸侯天子、士大夫于其君之礼也。然君于臣亦有稽首,《书》称太甲稽首于伊尹、成王稽首于周公是也。大夫于非其君,亦有稽首。《仪礼》:‘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劳介,介再拜稽首’是也。盖子行礼于其所敬者,无所不用其至。则君稽首于其臣者,尊德也;大夫士稽首于非其君者,尊主人也。”
关于稽首时的具体施礼方法,姚鼐说:“《周礼》曰:稽首其仪,右手至地,左手加诸右手,首加诸左手,是为拜手稽首。《礼》曰:稽首,据掌致诸地,以稽留其首于手之上,故曰稽首。”
行礼者头要比屁股低,而地位相当的人相互行礼时,如振动,仅只是两手相击而后拜,头并不需要低到地面,故而头与屁股是差不多高的。所以《荀子·大略》说:“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
八百年的周早已消逝远去,周礼早已崩坏,其中一些如稽首礼之类的还是延续了下来,但没有了以前周礼的那般繁琐,
注意,中国传统礼仪的稽首动作和佛教的叩头动作是不一样的,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叩头动作手心是向上的,意为承接佛法。
刘禅笑着道:“诸卿都起来罢。”
刘禅又扭头对一旁侍立着的黄皓道:“可以开始宣诏了。”
黄皓便将手中的诏书缓缓展开道:“诏曰,郭修、王沈、褚磓、陈广钦砥节厉行,秉心不回………郭修为左将军,王沈为尚书台尚书,褚磓、陈广钦为侍御史,以此褒宠,所以表扬才智,望汝等日后尽心为大汉做事,不负朕之所望。”
王沈领头稽首叩拜道:“仆等谢陛下恩典,必不负陛下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