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的同时,古人也不忘口腹之欲,《礼记》中有多处食用狗肉的记载。
在宗族祭祀时,用狗肉作为“羹献”之礼,《礼记·内则》记有“肝膋(音liáo)”之法,需要取一块狗肝,“幪之,以其膋濡炙之,举燋,其膋不蓼”。
在吃狗肉的群体上,则是自上而下逐渐普及。
《礼记·王制》记有:“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在“士”阶层上的“诸侯”与“大夫”吃起“犬豕”来比牛羊更加随意。及至战国时代,诸项礼制逐渐崩坏,越来越多平民百姓开始吃狗肉,
社会上出现专门宰杀狗肉的“狗屠”,这一职业群体中还涌现出不少历史人物,如刺客聂政、荆轲友人高渐离,还有西汉名将樊哙。
走过短命的秦朝,西汉时期,狗肉进入千家万户的餐饭中,平民百姓开始大量食狗。
《盐铁论·散不足》说:“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俱(舞)象。
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杀羊狗,鼓瑟吹笙。
贫者鸡泵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
足可见狗肉食用在西汉已唯金钱是论,平民百姓凡有小资产,都能吃上狗肉。
及至魏,食狗群体发生新的转变,原本鲜食狗肉的南方因北方人口大量迁入,带动肉狗饲养业的发展。南方的屠狗、贩狗业兴盛,史书中写着“屠狗商贩,遍于三吴”。
从南至北,有这么多人在吃狗肉,自然地延伸出对于狗肉丰富的吃法。
《周礼·天宫·食医》篇中提及“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说的就是吃狗肉时需要搭配小米饭食,以利身体健康。
《盐铁论》中有佳肴名为“庸脯”,将狗肉片沉于沸汤中煮后捞出,撒上花椒末、生姜粉晒干,再调上各种调味品而制成狗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