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了很早之前姜就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人们到底是怎么运用姜的呢?总的来说,姜有两大用途——吃,以及烧。
《礼记》载,周人“捶之,去其皽皮,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酒诸上而盐之,而食之。施羊亦如之”。这说明从先秦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在用姜做调味料,以祛除肉食的腥味。
而秦汉已降,将葱姜加入羹中也是常见的食用方法,也可以用来煮茶,
姜的另一种用途——用作熏香——在今日已较为少见。
但在汉代,姜科山姜属的高良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香料。
除了调味和熏香,姜还长期肩负着自己最初的“职责”——治病救人。
在这时的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的《养生方》就提到:“取细辛、干姜、菌桂、乌缘,凡四物,各治之。
细辛四,干姜、菌桂、乌缘各二、并之三指撮,以为后饭。益气,又令人面泽。”
同样是在这时的医书《伤寒论》中,姜作为药材甚至还被名医张仲景细分为生姜和干姜。
《伤寒论》全书汇集了113个药方,其中有63个药方都用到了姜。63方中,张仲景认为有39方应当用生姜,有24方应该用干姜。
从药方的总数和细致程度可见,张仲景本人对姜的喜爱或许不会亚于神农氏。
古时葱蒜薤,本就不分家,薤,一名火葱,一名摘蒜,《山海经》中说:
“边春之山,多葱、葵、韭……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但古诗词中写薤的远比写葱的多。
西汉田横不愿归顺刘邦,自尽而亡,其手下五百壮士在其坟前高歌“薤上露,何易曦”。
挽歌一词即由《薤露》而来,因薤的表面覆有蜡粉,很难附着露水,故寓意生命易逝。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当年杜甫客居秦州,好友阮昉送来三十束挂着露珠的藠头,只有知道薤露难留,才能体会到阮昉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