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解放型八一号蒸汽火车

机车全长21.906米,整备重量103.85吨,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轮周功率1545至1945马力,总效率7.25%,高度4.78米,宽度3.08米,煤水车装煤量14吨,装水量30立方米。

小主,

解放型蒸汽机车的诞生掀开了中国铁路工业崭新一页,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成为新中国机车工业变修为造的重大转折。】

解放型八一号蒸汽机车的详细图纸和各种配件、材料、部件参数,天幕将之投送到历朝历代各个时空。

此前天幕虽然已经投送过有关蒸汽机的视频,但介绍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

那时的蒸汽机虽然已经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但还是比较粗糙,蒸汽利用效率不高、动力输出小、设计不够优秀。

主要用于织布、抽水等动力输出较小的工业应用场景。

现在投放的蒸汽机车,是只要复刻出来就能直接用于拉火车的大功率蒸汽机。

最重要的是它的详细图纸和参数事无巨细都投送了出来,古人们现在学的是火车头,而不再是单纯的蒸汽机。

哪怕像半月板这种需要通过电镀、化学药剂处理等工业基础要求高的部件不能完全复刻出来,也能造个一般的通过规定时间更换来实现应用。

至少古人们从此有了造火车的学习模板,那些性能要求高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后有的是时间,先让古人们造出一台能实用的火车再说。

大明科研院负责研制蒸汽机的学子指着天幕中的图纸一角,既兴奋又有些懊恼地拍桌子道:

“他娘的那小小的密封圈原来叫橡胶!我就说老天爷之前屡次提到的橡胶到底是个什么重要的工业原料!

资源分布图呢?那橡胶哪产的来着?东南亚是吧,还愣着干嘛?叫兵部的人赶紧议个章程出来派兵去取啊!”

(刚才搜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橡胶不能用于高温高压部位的密封,得用金属密封圈或金属垫片,也就是说之前第三百六十四章古人的汽缸密封问题那里需要的不是橡胶。

原本是想体现科学的进步是心血聚集,而非一蹴而就,哪怕新中国得到苏联的帮助,就像古人获得天幕帮助一样,有人教是一回事,能不能成还是得靠自己。

现在也不好改了,就当古人们在低压蒸汽管道的连接部位和一些辅助设备的密封处需要橡胶吧。

以前看历史小说造成的没橡胶就造不出蒸汽机的刻板印象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