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臣死国生

田需老于世故,他一眼就看出了汉国条件的凶险,但在目前条件下,面对强大的汉国,魏国完全没有与汉国讨价还价的资本,只能设法与之周旋。

一番思量之后,田需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其一,目前魏国的城邑几乎都担负着拱卫大梁的重要职责,任一方向上割让城池,都可能出现防卫短板,成为汉国乘虚而入的缺口,故不可擅割一城一邑。

那么,怎么满足汉国的狮子大开口呢?田需建议,在征得汉国同意的情况下,对鲁国用兵,打下鲁国十五城,交给汉国。

以鲁国目前的军力,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可爱,魏国不取,楚、齐早晚也会取。

魏国若取鲁归己,那么楚、齐两国必然会出手干涉。魏国取了鲁国城池而转交给汉国,其实做到了祸水他引。楚、齐两国如果不满,请去同汉王理论!

这样一来,魏国既可以做到不损一城一池,又可以满足谈判条件。

魏王?听了,若有所思。将军魏错也认为此计可行,魏错没有本事与汉国对抗,但敲打鲁国那简直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

其二,现太子魏嗣可以出质汉国,然前太子魏申则不必返回魏国。

魏王?一听就急了:“不行!绝对不行!太子国之储君,岂可擅离国都?!”护犊之情,溢于言表。

田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大王若不能保全国家,国破城亡,于太子有何益处?”

魏王?勃然大怒:“田需,尔敢诅咒国家?”

田需道:“臣惶恐。我魏国历任太子,均以功恃尊。昔者武侯为太子,攻繁庞、下中山;大王为太子,战浊泽、退赵韩;而今太子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将来如何安定国家?”

魏王?不吭声了。

魏国确实有太子领兵的传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子立下军功,可以统率群臣,镇抚国家。

魏武侯自不必说,魏?任太子的时候,确实也有辉煌一笔,在浊泽之战中逼退赵韩联军,坐稳了江山。

即使那个不成器的儿子魏申,也有敢于言战的勇气。若是没有汉国横插一杠,说不定早就把关中之地给吞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