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今太子魏嗣,确实没有军功。在经过了魏申被俘事件之后,魏王吓怕了,轻易不敢让太子领军,生怕再出个差错,于是魏嗣被保护得如同温室中的花朵。
田需继续劝谏:“大王尊太子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不若令其有功于国。否则,大王千秋之后,太子何以自托于魏?”
魏王?长叹一声:“相国啊,太子入汉,岂有重回之日,寡人所托何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需道:“大王欲扶太子上位,出质汉国不失为上策。太子出质,显示魏国对汉魏关系之重视。且历来出质公子,多与所在国交好,被护送回国继位者,不在少数。”
“齐桓公居于莒,晋文公居于秦,归国继位,终成霸主。若有汉国支持,太子继位,则无恙矣!”
魏错此时在旁边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大王子嗣众多,何必有此忧虑?”
魏?确实生了不少儿子,一半个儿子到他国做质子,也不影响国君之位的传承,魏?只是觉得一国太子去当人质,太有点丢面子而已。
权衡再三,魏?不再多言,算是默认了。
第三条,汉国要求将公孙衍绑赴长安,魏王当然不愿意。诸侯都在礼贤下士,他却要将臣子绑赴敌国,如此一来,他昏君的名头,就算是坐实了。
但公孙衍此时确实被晾在一边,于国无用,该怎么处置才好呢?
田需给出了一个方案,绑赴就不必了,且说汉王求贤若渴,闻听公孙衍大名,日思夜想,武力相逼,要求公孙衍入汉一行。
然后再做做公孙衍的工作,挤出几点眼泪,请求他以国为重,为国赴难。
这样一来,魏国找到了应对汉国三大谈判条件的妥协方法,避免一时的刀兵之厄,为魏国争得一丝丝喘息之机。
公孙衍闻听消息之后,长叹不已,深知魏国已经烂透了,本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原则,公孙衍主动要求入汉,前去搏一搏前程。
昨行之前,公孙衍上书魏王:“臣死,国生,且从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