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塌楼论

更加警告全天下所有胆敢蠢蠢欲动者:汉国天命攸归,神器不可擅窥!为汉国接下来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王以魏国故地在长安以西,故以大梁为中心,设立东郡。传令魏氏寿余子孙、墨家墨侠堂主魏越为东郡守,汉王的救命恩人索卢参为东郡尉,原兵部侍郎乐池为东郡监,搭齐了东郡的治理班子。

孙膑入城之后,一边等待魏越、索卢参、乐池等人前来上任,一边安抚大梁百姓,恢复治安。

孙膑下令将魏申、魏嗣均以公子之礼入葬,显示出汉国的大国襟怀。

对魏错、公孙喜二将也妥善安葬,算是对忠志之臣的安抚。

但是,更加高调的是,在大梁城郊、鸿沟之畔,建立汉国的英烈塔,大肆纪念在灭魏过程中牺牲的汉国将士——尽管灭魏之战中伤亡不大。

崇尚英雄,纪念英烈,是汉王的既定国策。每占据一地,必须建立英烈纪念设施,这既是鼓舞军心之举,更是收服民心、统一思想地重要举措,必须坚持不懈。

初,魏错在发动伐鲁之战时,齐、楚两国都不甘落后,齐国派出大将匡章,楚国派出了大将屈丐,在灭亡鲁国的进程中争抢土地人口。

可怜鲁国,一直以礼义之乡自居,却未能参透战国森林法则,最终灭亡于列强的夹击之下。

此时的鲁国国君姬姓,名匽,史称鲁景公,是当年为汉王送亲的鲁共公的孙子。

鲁景公先是逃亡到了小卫国的濮阳,小卫国应对天下大争的策略就是一个字:苟!

所以尽管天下大乱,国土尽失,还能保留国都濮阳,成为一个城邦式的国家。此时在位的卫君,早就自降封号,史称卫嗣君。

鲁景公与卫嗣君这对难兄难弟,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

鲁景公感到小卫国也不是久居之地,在这一系列对鲁国的灭国行动中,魏、齐、楚纷纷下场,但势力最强的汉国,却没有动手。

恰好孙膑在最初放任魏国对鲁国的入侵,也没有急于出手前去接手魏贡汉的十五城。

鲁景公不知道魏、汉两国背后的交易,这样一看,还以为汉王感念当年鲁共公送亲之谊,或者是坚持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