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人情计之走为上计(一)

借古鉴今 忙种 1146 字 2天前

- 事件背景: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之会上维护赵国尊严等功劳,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名将,战功赫赫,他认为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就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 事件经过:蔺相如得知廉颇的话后,并不与廉颇计较,而是尽量回避他。每次上朝时,蔺相如常常称病请假,避免与廉颇在朝堂上碰面。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的马车过来,他立即让车夫把车赶到小巷子里避让,等廉颇的马车过去后才继续前行。

- 事件结果:蔺相如的门客们以为他害怕廉颇,蔺相如却解释说,他并非怕廉颇,而是赵国之所以能免受秦国侵犯,正是因为有他和廉颇一文一武。若两人相争,必有一伤,这会让秦国有机可乘。廉颇知道后,深感惭愧,于是主动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两人最终和好,携手为赵国效力。

孔融让梨背后的“走”

- 事件背景: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非常重视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家庭伦理和长幼秩序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事件经过:据说孔融四岁时,有一次家里人一起吃梨,孔融主动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们。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年纪小,食量小,应该吃小的,而哥哥们比他大,应该吃大的。

- 事件结果:孔融的这一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兄弟间因争梨而产生的矛盾,维护了家庭的和睦氛围,还体现了他对长幼秩序的尊重,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赢得了众人的赞誉,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美谈,也为他日后的名声和仕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备借故离席

- 事件背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被迫投靠曹操后,担心曹操对自己起疑,便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韬光养晦,向曹操表示自己胸无大志。

- 事件经过: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青梅煮酒,席间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列举了袁术、袁绍、刘表等多人,曹操皆一一否定,然后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落在地。正巧此时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地俯身捡起筷子,说自己是被雷声吓到了。后来,刘备得知袁术要北上投奔袁绍,便向曹操请命,借口带兵截击袁术,曹操同意后,刘备立即带着关羽、张飞等人离开许昌。

- 事件结果:刘备成功利用机会摆脱了曹操的控制,到达徐州后,他立即截断袁术的去路,击败袁术。之后刘备便以此为契机,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成就霸业保存了实力,避免了在曹操阵营中可能遭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