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把与自己习俗相近的其他人视为同一个种族。
那么,所谓的“民族矛盾”又是什么呢?
所谓“民族矛盾”本质上还是一种“阶级矛盾”。
在大家的印象中,秦汉时期,匈奴等游牧民族总会南下抢劫,而当时的汉人王朝则会以各种方式抵御这种抢劫。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南下抢劫呢?他们贼心不死,想灭亡汉人?
首先,即便在游牧部落中,阶级矛盾也是存在的。部落酋长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同样压迫胡人牧民。
胡人身处草原,生活方式不同,资源也比较稀缺,部落酋长的阶级压迫会让牧民生活更为艰难。
在这样的情形下,单于、酋长会通过发动抢劫、开战的方式转移矛盾。
汉人的中央集权王朝也会通过北上攻打游牧来保卫国家,转移矛盾。
于是,到最后,是谁成为炮灰了呢?是双方的底层百姓。
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年代,仅仅是因为最开始的生活方式不同,两方的百姓就都陷入了厮杀之中。
到了东晋十六国,所谓的民族矛盾依然是虚假的。
当时的华夏北方胡汉杂居,很多情况下胡汉之间并无多大区别。
底层的胡人汉人都平等地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
统治阶级为了转移矛盾,便可利用他们之间生活方式的不同,将矛盾转向对方。
所以,看似是民族矛盾,本质上还是阶级矛盾。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同会逐渐地消弭。
到元宏时期,民间胡汉之间的认同越来越多,国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元宏依托门阀制度进行改革,但门阀制度却愈发腐朽。
愈发腐朽的统治阶级鱼肉百姓,也剥削曾经的统治阶级,也就是现在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的六镇军民。
这本质上依然是阶级矛盾。
但六镇军民显然是看不透这些事情的,他们只知道:改革汉化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把矛头对准汉化,并开始了疯狂的逆汉化。
……
然而,在21世纪初叶,狭隘民族主义者大行其道。他们没有看到从中深刻的阶级矛盾,把所有事情都往民族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