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无过,还有功劳。
只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得嬴政一句承诺。
那韩地其他人,都能保住性命。
哪怕最后嬴政幡然醒悟,也为时已晚。
这是伯恩为韩国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你称自己为韩国之臣,为何要取崔毫首级献政?”
“秦伐蛮夷,乃诸夏之伐也,大义!我忠于韩,小义。小义岂可盖大义之理也!”
“好!哈哈哈。”嬴政哈哈大笑,“说得好。秦此伐夷,是为诸夏百姓,芸芸众生。韩虽一国,终是诸夏之一。岂能与诸夏相提哉?先生取大义而舍小义,当赏!传政旨意,伯恩斩杀贼首,功于诸夏,封安民侯,赏千金。”
“伯恩不要赏,只望公子能答应伯恩一个条件。”
“是何?”
“此事乃崔毫一人为之,请公子勿要迁怒她人。”
这个嬴政岂会不答应。
别说其他韩地豪门没有参与。
就算参与了,嬴政也不会动她们。
还指望着这些韩地豪门为大秦开垦草原荒芜之地。
嬴政十分痛快的说道:“政答应你了。不仅如此,政的赏赐也不会收回来。”
“公子仁德,伯恩愧受。”
“伯恩,政念你是个人才,可愿在秦国出仕?政定以君侯之礼待你。”
“忠臣不侍二主。伯恩虽为大义而杀崔毫,却失心中之义。唯有一死,以全忠义!”
伯恩起身,一头撞向柱子。
血花四溅,朝堂惊呼。
伯恩抱有死志,自然毫不犹豫。
她身体瘫软,缓缓倒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透过血气蒙蒙的双眼,伯恩看向嬴政,露出一抹笑容。
她必须得死。
等到嬴政反应过来,等待她的很有可能是死无全尸。
如今已保韩地豪门,该为自己谋划了。
只要在大殿内,一死了之。
不仅能留个全尸,还能留个好名声。
而且,嬴政总不能拿尸体出气吧。
尤其是有了忠义之名的尸体。
最关键的是,伯恩看不到希望。
看不到复辟韩国的希望。
她可以不用死。
她有方法不用死。
可希望的破灭,队友的无能,让她感到了无尽的绝望。
逼死伯恩的,从来不是大秦。
而是‘志同道合’的队友。
伯恩双眼慢慢失去神采。
只是那一抹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不曾褪色。
似是讥讽,又似是释然。
嬴政感叹道:“是个义士,可惜不为政所用也。来人,以君侯之礼厚葬伯恩。”
若是父亲在此,应该能让伯恩弃韩而投秦吧。
看来政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朝堂散去。
后宫之中,赵姬听完宦官的讲述。
愣了愣,“政儿当真要以君侯之礼厚葬伯恩?”
“是的。如今司礼正在准备下葬事宜。”
伯恩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赵姬。
不过是打个信息差,将过错变为功劳。
然后一死了之,一了百了。
现在嬴政已经开了口,要以君侯之礼而葬。
哪怕知晓了来龙去脉,也没法朝令夕改。
残害义士之躯。
如此只能徒增人诟病。
可以预料的是,嬴政知晓后,必怒火冲天。
却无办法消除怒火。
说了不怪罪别人,密信之事,也就算是翻了篇。
如何将怒火宣泄给韩地豪门?
伯恩死了,并且以忠义之名死了。
总不能鞭尸吧。
或者将伯恩救活,再杀一次。
如此有损王之威仪。
赵姬在思考,该不该将来龙去脉告诉邮政。
仔细想想,他打算将事情告诉嬴政。
人可以犯错,但不能一错再错。
吃了一个亏,得吸取教训。
不能再吃同样的亏。
人嘛。
总得在错误中,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赵姬对宦官说道:“准备一下,孤要做菜,等会送到公子处,再把来龙去脉告知公子。”
为了以防万一,赵姬还特意叮嘱道:“记住,先上菜,再说。说完以后,什么也别说,直接走。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回头。”
宦官一脸奇怪。
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