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世家之人,顿时双腿发软。
谁曾想到,插上两句话,便要被斩首。
顿时告饶,“臣···臣冤枉,臣并无藐视之意!臣冤枉!冤·····啊···。”
一声惨叫,诺大的头颅便抛了进来。
看着死不瞑目的脑袋,众人心里一凉。
这是赵姬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杀人。
这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一个讯号。
科举一事,虽然是臻马所言,但其背后,是王妃在后面站台。
反对臻马,就是反对王妃。
嬴政看向一改往日温顺的赵姬。
父亲,这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吗?
科举?
赵姬没有管各有心思的众人,对臻马道:“继续说。”
“诺。”臻马继续道:“此推举之法,虽然为秦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也产生了一个弊端。那就是结党营私。这推举出来的人才,基本都是当地权贵之子弟,而民之子弟,难以入王庭。就算入了王庭,那也得先成谁家妻女。如此,百姓子弟何时有出头之日耶?更何况,结党营私有个无法容忍的弊端,那就是蒙蔽朝堂。”
臻马抬头,看向赵姬与嬴政,“王妃,公子。可曾记得大同商行贪墨一案?”
嬴政怎么会忘记。
臻马继续道:“此案,人头滚滚。百官当以戒训。戒训之余,不如设想一下,为何如此?”
她的声音洪亮,“是因无法同流,不可为官。乡老举荐乡老之子,世家举荐世家之子。臣想问,如此下去,这大秦是大王的大秦,是大秦人的大秦,还是世家豪门的大秦?”
顿了顿,臻马继续道:“故臣推行科举之法。将推举人才的权力,重新掌控在朝堂手中。由朝堂百官出题,考核各地进学之才人。经过乡试,县试,郡试,最后举试。再由大王亲自考核。如此,不论出身皆有为国效力的机会。”
小主,
说的很简短。
但明眼人皆能看出,这是在刨世家子弟之根基。
原本只要世家子弟,都能稳稳有个官职。
可现如今,臻马所言的科举就相当于将本来就属于她们的东西剥夺。
然后去与泥腿子的寒门子弟去争!
凭什么?
世家之人,皆看向吕不韦,希望吕不韦能站出来。
替她们说上两句。
可吕不韦让她们失望了。
吕不韦一副莫不关己的模样。
这个方法,吕不韦一百个赞成。
甚至期待着赵姬快速推动这一科举法。
只有这样,世家子弟为了对抗赵姬,才能凝聚于嬴政麾下。
而且,这件事的确有利于秦。
见吕不韦没有说话,有些世家之人忍不住站了出来,“臣反对!”
她快速说道:“先不言举荐制度乃祖制,不可妄改。其次,凡被举荐者,皆是当地有名的贤德之人。才能固然重要,可重要的是仁德。这科举之法,可考才能,但能考仁德?若让不仁不义之徒,登上高位。岂不是危害百姓?臣请公子三思,臣请王妃三思。”
赵姬仿佛没有听到这人说话,对臻马道:“如何考核?”
“当考杂文,经帖,策问。策问当以时务策为主。”
所谓时务策,就是符合如今国情的策略。
“政儿以为如何?”赵姬看向嬴政。
嬴政盯赵姬的脸庞。
似乎要从赵姬的脸上,看出一些什么。
她知道这科举制度是好的。
知道科举制度的推行,必定千难万难。
而作为发起者的臻马。
运气好,能留个全尸。
运气不好,估计死了都得刨出来鞭打,顺带着遗臭万年。
虽然科举是好的,但她不能赞同。
首先,父亲此时询问她,就是希望她反对。
然后把她从这件事上择出去。
其次,她不想父亲冒险去推行科举。
这件事应该她来做。
“政觉得此事……有待商榷。”
世家之人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需要嬴政站出来反对。
只要嬴政摇摆不定,那么事情还有转机。
得尽快帮助嬴政,覆灭赵系势力。
帮助嬴政对付赵姬。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科举的推行!
吕不韦赞许的点了点头。
嬴政果然聪明。
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