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体系直接抛了出来。
众人明白了。
所谓的科举制,是赵姬早已谋划许久的制度。
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抛出完整的制度。
“政儿,你可有什么意见?”
“儿……没有意见。”
“那便这么定了,现在由百官根据三位才人刚刚的回答,评定名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名,毫不意外是叔孙通。
至于第二和第一。
众人看向嬴政与赵姬。
不敢说话。
“政儿,你觉得谁能当状元?”
嬴政也难以抉择。
李斯与尉獠,她都觉得不错。
难分上下。
“还是由父亲评定。”
“尉獠。”
“在。”
“你虽有才,但所出之策以军为策。而不是以国之策。你为榜眼,可服?”
“凭王妃做主。”
“李斯。”
李斯心里一阵激动,“在。”
“你之国策,公子甚是满意。你便是此次状元,希望你勿骄勿躁。”
“请王妃放心。”
“今日决出状元,榜眼,探花。乃大秦之喜。安排人手,让这三人骑着高头大马,披锦挂花,走马游街。一路敲锣打鼓,高声吆喝,甲士,宦者随行,由朝中官员任命三人为其牵马。”
众人高呼,“诺。”
“牵马一事,尔等自行商议,孤倦了,若无他事,先行一步。”
“恭送王妃。”
“孩儿恭送父亲。”
望着赵姬走出大殿,众人齐刷刷松了一口气。
威压实在太强了。
强势到她们压根就不敢多说一句话。
好在终于走了。
商议谁人牵马,赵系势力自然踊跃报名。
就连世家豪门也是。
她们反对的是科举制,而非人才。
谁都知道,这三位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自然是想搞好关系。
最终敲定,赵系为尉獠牵马,世家为李斯牵马。
而吕系为叔孙通牵马。
至于什么韩系,什么宗族。
压根就没有这个实力凑上前来。
刚到显德宫,赵姬头痛欲裂。
刚刚在朝堂上,便有头痛的感觉,只是一直在忍耐。
“王妃,需不需要叫孙尚前来?”
“不必。”赵姬拿出一本书。
书上有四个大字《予秦国书》
拿出笔在上面写道:要想国家长久不衰,注重民生的同时,亦要注重科技发展。
……。
敲锣打鼓声在咸阳城响起。
随着宦者高喝,百姓皆出来观望。
当听说这三人是科举而出,出身于寒门的读书人。
纷纷高兴欢呼。
她们的欢呼,不仅是为了大秦。
还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她们自己。
一些胆大的男子,纷纷朝着最为英武的尉獠抛去香囊或是手帕。
萝卜白菜,各有人爱。
李斯和叔孙通也收获了不少男子贴身用品。
“哼,好大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