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佛道差别

视频中,晋宴风神色认真,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师者威严,“清儿,上课!” 声音低沉且有力,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瞬间将氛围拉进了严肃的课堂。

云清也十分配合,眉眼弯弯,嘴角上扬,乖巧地回应道:“老师好!” 那清脆的声音里满是对学习的热忱与对师父的尊敬。

晋宴风满意地点点头,勾唇一笑,脸上的线条柔和了几分,旋即抛出问题:“这几天一直讲因果,功德和业力,你说说为什么天玄宗门规规定,不得干涉他人因果,后面又改成不得干涉成人因果?” 他微微挑眉,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紧紧盯着屏幕那头的云清,似乎在期待一场精彩的对答。

云清略作思考,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有条不紊地开口回答:“因为道法自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干涉他人因果会扰乱天地既定的运行法则,就像随意拨动命运的齿轮,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估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导致他人的因果线错乱,自己也会因强行介入而沾染上不必要的业力,遭受反噬。” 她顿了顿,轻抿了下唇,继续说道:“但是稚子无辜心性未全,且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如果平白受苦,便违背了天道的慈悲原则。他们的人生尚未真正展开,因果尚浅,若不加以援手,任由其在苦难中沉沦,实在有违修行者的本心与道义。所以宗门才会修改门规,给予这些弱小的生命应有的庇护,这也是在顺应天道的同时,兼顾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 说完,她抬眸看向晋宴风,眼中带着一丝询问,似乎在等待老师的评判。

晋宴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温和的鼓励之色,他的目光透过屏幕,专注地落在云清身上,缓缓说道:“今天讲佛道之别,我开始讲之前,你说说你知道的佛教和道教。”

云清坐直身子,清了清嗓子,作为道教弟子,她对自家传承的思想倒背如流:“道家讲究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不应过度干预,而是要遵循道的指引,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像《道德经》里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便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生命的升华。”她微微停顿,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继续道:“至于佛教……”她皱了皱鼻子,努力搜刮着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她实在对佛教知之甚少,脑海中浮现出伽落,只能说出对伽落的感觉,“就是很无所谓吧,脾气很好的感觉。我听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大概佛教就是这样,五蕴皆空,救苦救难。”说完,她略带忐忑地看向晋宴风,不确定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

“你还知道心经?你那佛珠经常给你念经吗?”

云清眨了眨眼睛,脸上露出俏皮的笑容,毫不掩饰地说道:“嗯,他念经的时候我修炼,效果很好,催眠效果更好。”说到这里,她忍不住轻笑出声。

晋宴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像是有什么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可当他想要抓住时,却又怎么也想不出来,只得作罢,轻轻摇了摇头,重新回归正题:“先说佛家吧,佛家以慈悲为怀,倡导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具佛性 ,都有成佛的可能。他们追求的是通过修行,洞察世间的真相,破除无明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他微微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沉浸在对佛家思想的深刻领悟之中,“修行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持戒、禅定、智慧,通过这些途径,达到内心的觉悟和解脱。佛教经典众多,像你提到的《心经》,短短二百多字,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讲述了如何通过对五蕴皆空的洞察,来度化一切苦难,实现心灵的自在与超脱 。”

晋宴风接着问,“佛家很有名的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云清眨眨眼,“那我不知道啊,普渡众生嘛,大概就是这样吧。”

晋宴风开讲,“佛家秉持着“普渡众生”的核心理念,认为无论善恶,众生皆有佛性,皆可通过向佛、持戒、修禅等方式获得解脱与救赎。其清规戒律森严,旨在引导信徒克制贪嗔痴等欲望,培养慈悲心与菩提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开悟,以达涅盘之境,超脱轮回之苦。”

“给予了世间所有人,无论其过往罪孽如何深重,都能有机会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的可能。这种无差别的接纳,让那些深陷罪恶泥潭、自觉被世俗抛弃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能够引导他们放下屠刀,走上向善之路,从根本上减少世间的恶念与恶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对于身处苦难、迷茫或困惑中的人,佛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心灵避风港。其慈悲为怀的教义、庄严的仪式以及僧众的开导,能够让信徒在面对生活的挫折、生离死别等困境时,找到内心的安慰与力量,减轻痛苦与焦虑,以更加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师父,没想到你对佛教也这么了解,真是太全面了。”云清忍不住夸夸师父。

晋宴风又发问,“清儿,我问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之后,他身上的业力去了哪里?”

云清也露出好奇的神色,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她知道消除业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嗯,不知道啊……总不能凭空消失,那是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