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新药研发实验室,
三是医书翻译与整理中心。"
"我有个问题。"一位年长的医者站起来,"这些新式做法固然好,但会不会逐渐偏离我们白衣堂的初衷?"
这个问题引起了一阵骚动。确实,随着规模扩大,很多人都在担心组织会不会变质。
张若兰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大厅中央,取下了墙上的一幅画像。那是白衣堂建立之初的情景:几个医者在简陋的医馆里为病人看诊。
"二十多年过去了。"她说,"我们的规模变大了,方式改变了,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变。"
她指着画像中的场景:"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
全场医者齐声诵道:
"白衣为民,济世为怀,医者仁心,永世不改。"
这简单的十六个字,是每个白衣堂成员入会时的誓言,也是组织的核心精神。
"去年冬天。"张若兰继续说,"北疆发生雪灾,我们的医者徒步三天三夜,只为了救治一个偏远部落的病人。这难道不是白衣堂的精神吗?"
"上个月。"思雨补充道,"我们的研究团队破解了一个困扰多年的疑难杂症,第一时间就将方子公布出来,供所有医者参考。这不也是白衣堂的传统吗?"
听到这里,提问的老者眼中泛起泪光。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也曾在穷乡僻壤行医,一心只为救死扶伤。
"是我多虑了。"他说,"看来白衣堂不仅没有丢掉初心,反而让更多人受益。"
沈明轩站起来说:"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本心。我们用新的方式,来实现老的理想。"
小主,
会议进入最后环节,张若兰展示了白衣堂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第一,建立遍布全国的医疗网络。每个州府都要有我们的医馆,让更多人能得到及时救治。"
"第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除了现有的医学院,还要在各地建立分校,培养更多合格的医者。"
"第三,推进医学研究。整合各地医术,融合中外之长,创新治疗方法。"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虚心学习,也要让中医走向世界。"
听着这些计划,沈明轩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当时他们在简陋的医馆里,也曾畅想过白衣堂的未来。如今,那些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一群当地百姓自发前来,他们听说今天是白衣堂的大会,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
"医德如山,仁心似海。"锦旗上这八个大字,是百姓们对白衣堂最朴实的评价。
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走上前:"要不是白衣堂的医者,我们村的人活不过那场瘟疫。这面锦旗,是全村人凑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