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回 乘正气踏罡布斗 相公庄抵抗匪首

是年农历八月十六一大早,吃饱喝足的土匪大队人马,从老城出发,再次进犯相公庄。玄帝阁门楼上的大钟一阵阵敲响,全庄上下迅速进入决战状态。在“七县十三团”声援下,庄内集合男、女青壮1200余人,在圩子墙上摆开阵势,分段防守御敌。红枪会、自卫团作为主力,重点防守西、北正面之敌。

土匪在骑兵队带领下,首先由七郎院沿巴漏河向西南门冲来,我红枪会员向逼近墙下的马队投出一个个石灰包,呛得土匪人和马睁不开眼,不敢贸然向前。稍后,土匪转而强攻小西门、刘庄门、新街门、玄帝阁门和东北门一线,他们架起刚从日本人手中买来的小钢炮,对着各个圩门一阵乱轰。

“轰隆隆,轰隆隆……”十几门炮同时开了火,一发炮弹落在了遏云楼戏台棚顶上,炸塌了西北角飞檐。另有多发炮弹落在圩子墙上,炸伤庄人数名。人虽有伤者,但“三合土”筑成的墙体却显示出其惊人的抗爆性能。落点不准的,丝毫不起作用。落点好的,充其量炸个簸箩大的土坑。

炮轰不管用,匪徒们红着眼要发动强攻。一个号兵骑跨在树杈上吹响冲锋号,还没来得及出溜下来,就被红枪会员张文奎一枪击中倒头摔下树毙命。另一红枪会员王教增,远远瞄见匪首正指手画脚指挥手下调整炮位,砰!举枪就命中那家伙后胸,一个前扑便应声倒地。

圩子墙上的会员和民众乘机瞄准各自目标全力开火,各圩门上的牛腿炮、铜炮、子午炮以及汉阳造、老套筒、大筒子枪、土猎枪顿时响炸了锅。整个北半截圩子墙上空烟雾弥漫杀声震天。红枪会员刘炳璋持枪坚守小西门,不幸阵亡。郑和忠、王海林隐蔽在新街门阵地,忽东忽西,瞅准机会便举枪射击,巧妙地与下河涯对面30多个土匪周旋,整整一上午,土匪没敢淌过下河涯。

当日下午,失去阵前指挥官的土匪,重新纠集队伍,准备再次强攻。此时,桑园、小康庄、周家庄、十九郎庄派出支援的红枪队员已经绕道匪队后侧,鸣枪、放火、呐喊策应。土匪见前后受敌,不敢恋战,仓促收兵,准备撤回章丘老城。

在圩子墙上的红枪队员见状,迅速组织力量出大东门,顺堑壕往西追击,在刘家家庙与匪展开近战。这下红缨枪、大刀片派上了用场。只杀得群匪无首、号令不通的那帮乌合之众丢枪弃炮,大乱阵营,一个个左跌右撞,抱头鼠窜。红枪队员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东皋庄河滩。路上捡拾土匪丢弃的枪支弹药,肩扛腰挂,凯旋而归。

土匪残部回到老城,面陈张鸣九时曾说“没想到相公庄人这么厉害,没想到相公庄圩子墙这么难攻。”后来有人讥讽张匪,传出了“纸糊的章丘城,铁打的相公庄!”这句赞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公庄“护庄保家”大败张鸣九一战,打出了庄人的英雄无畏气概,打出了庄人的团结战斗精神。鼓舞了各街各巷后人,激励了一代一代子孙。庄人始终未能忘记为保卫家园英勇献身的7位壮士,他们是:刘庄街王教芳、半壁街王教春、下河涯刘水子、新街王海林、太平街王广居、刘家胡同刘炳璋、新街王守林。壮士英名,曾被镌刻在城北女郎山上的章丘县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庄人也在玄帝阁旁建“烈士祠”举行公祭。

只是岁月无情,光阴流逝,曾是惊天动地的一场大战,变成了驼背老爷爷胡子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