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绥定西北

他向赵恒回话:“臣考虑好了,质子我同意送,也希望陛下答应的边境互市和解除盐禁的许诺能够兑现。”

北宋景德三年九月,李德明命人带着自己写好的“永为大宋藩臣且累世不得扰边”的誓书进入了开封,他答应了赵恒提出的条件,包括送质子入京(只是口头和文字上的答应,但实际上的质子还正在“选派”中)。赵恒此时的心情可以跟曹利用同辽国谈好了三十万和平价码回来向他复命之时相比,因为这份由李德明本人签字画押的誓书交到他手里也就意味着宋朝和党项之间也达成了永久性的和平协议。

北宋开国以来最大的两个边患至此算是得以清除,而且还有双方的和平誓书为证。相比之前的汉唐两朝以军功征服四夷继而执中华大地之牛耳,再相比后来的明朝恩威并施进而万邦来朝,宋朝同样在这个时候让中华大地重回太平时代。如果赵恒和他的臣子们是知道廉耻的话,那么他们就绝不会为此而弹冠相庆,因为他们君臣所得来的这个四海升平是用钱买来的。

换句话说,你一个买来的官儿能够和人家进士出身的人相比吗?站在一起你能不脸红吗?

谁都知道宋辽能够盟好不是因为宋朝打服了辽国,而是双方都拿不下对方,更是因为宋朝的那三十万两银子起了决定性作用。那么,为了能够让西北重回和平岁月,为了能够让李德明俯首称臣,宋朝又付出了什么代价以及给了对方哪些好处呢?

小主,

请看清单:宋朝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赐爵西平王、加授特进、上柱国、检校太师兼待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夏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使,食邑六千户,实封三千户,又赐李德明“忠保顺翊戴亮节”功臣号。 这还没完,除了以上官爵和实封,李德明还获赐袭衣、锦带、银鞍勒马等饰物,最大头的实惠还在后面:每年赐李德明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

各位,请注意!后面这些金银和绢茶是每年都得给,而且还美其名曰——岁赐。肉疼吗?完全没必要,这点钱和东西对赵恒和他的大宋朝来说根本就是九牛半毛。

我个人在之前对澶渊之盟里宋朝给辽国的那三十万并无多大愤慨,可这里却心绪难平,因为辽国对宋朝的威胁显然不是党项人所能比拟的,更因为辽国可以轻易地突入宋朝境内的纵深地带并对河北和山西的土地与百姓造成毁灭性伤害,而宋朝对此又无力应付,只能打防守反击而无法也无力发起主动进攻。

此外,宋朝给辽国岁币以实现和平是因为宋朝与辽国相比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里,弱者在必要时刻适当低头并不可耻,李世民和刘邦不也曾向异族暂时性地低过头吗?可是,反过来看看宋朝和党项之间的这场所谓的和议,明显居于绝对强势地位的宋朝竟然给党项人低头了,而且还每年给予大量“岁赐”以换取对于李德明来说无关紧要的那一声“吾皇万岁”。

是的,从此以后,直到李德明在二十多年以后死去的这段时间里,宋朝和党项之间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军事摩擦,可李德明对于宋朝提出的不得攻掠西蕃的严令却是置若罔闻,河西地区的吐蕃人和回鹘人可是没少受他李德明的欺压和威胁。此外,李德明答应的送他弟弟入京为质一事他也是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到最后更是直接就拒不执行,但宋朝答应给他的好处却是每年不曾少过一分一厘。至于送还之前掳掠的人口和财物,吃到嘴里的东西他李德明还会吐出来吗?他能够从此停止掳掠,宋朝就得烧高香了。

换言之,赵恒当初提出的那五个条件李德明几乎一个也没做到,但他却得到了宋朝许诺将会给他的全部好处和利益,而李德明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每年派人给赵恒送几头骆驼或马匹过来,然后由此人代他向赵恒磕一个头并喊一声万岁。

这就是宋朝与党项之间达成的“和平”。相比李继迁几十年里的刀口舔血,李德明的这一招空手套白狼完全足以让李继迁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