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童贯都有一个遗憾。
那就是大宋没有一员能统兵的大将。
种师道其实还可以,但他太固执了,一丁点都不知道变通,难成大事。
刘延庆倒是知道变通,可胆子太小了。
种师中、姚古都不行。
这些人全都守城有余攻取不足。
他们全都不是童贯想要合作的那种能收复万里河山的大将。
有时候,童贯真觉得他自己生不逢时,要是他能跟狄青生活在一个时代,他们两个联手,一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可惜,大宋王朝再也没有第二个狄青了,至少他这个时期没有。
可能是快要失势的缘故,童贯今日很是多愁善感。
童贯觉得他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如今时局动荡,就算他致仕了,将来也是有可能会复出的。
这么一想了之后,童贯振奋精神,然后给宣抚司的一众文武解惑道:
“今李存不过割据两浙及闽地,强掳文人为其治理,其内必不稳,钱从哪来,粮又从哪来,今他手上怕不是有近百万之兵、数千大船、上万战马,以区区两路之地,如何供养?”
“而李存根基未稳,若冒然出兵攻打京师,只会叫天下大乱,群贼并起,对李存没有半点好处,李存任地聪明,必会于此时止兵,以和谈争取最大利益及休养生息之机也。”
说到这里,童贯很笃定的说:“今李存舟车楫马,乃迫和耳,非战也。”
朱彦通一听,喜道:“敌之所惧,我之所倚,李贼既欲求和,我大宋自不能叫他轻易如愿也。”
童贯一听,心道:“这个蠢货就别带去议和了。”
念及至此,童贯就向宣抚司走去。
其他人也都暗笑朱彦通愚蠢。
只有朱彦通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跟朱彦通关系还不错的马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将朱彦通叫到一旁,对朱彦通说:“今是战是和,皆由不得我大宋也。”
经马扩这么一提醒,朱彦通也反应过来了。
北线宋军被李存全歼,西线宋军不敢跟李存交手,现在可不是李存想打哪打哪,哪轮得着他们大宋说打还是不打。
朱彦通顿时就臊得老脸通红。
朱彦通全想明白了,是,李存现在是想和,可更想和的却是根本打不过李存的大宋王朝。
这么说吧,只要大宋王朝开出来的条件,李存不满意,李存完全可以提兵自取。
只不过,那样一来,李存可就又没有时间解决自己内部存在着的严重问题和发展了。
所以双方其实是有议和的基础的。
但议和的条件怎么谈,还是很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的。
十月十一。
马扩过江说童贯请求拜访李存,谈两家罢兵一事。
镇江知府康健不敢怠慢,他立即派快船回杭州请示。
——其实,康健有更快的方式,即使用飞奴传书,但为了避免被马扩察觉自家的通讯秘密,康健并没有使用飞奴传书。
两日后,康健回复马扩,大都督同意见童宣抚。
童贯于是率领十几个人过江,来到镇江城。
镇江城上遍布的疮痍,说明刘延庆他们打得很凶。
可让童贯不解的是,镇江城中的人似乎并没有经历了战火的悲伤,相反,不少人脸上还挂着满足和喜悦?!
马扩看出来了童贯的疑惑,主动对童贯说:“李存将原本属于豪绅贵胃的田地抢了,分给了支持虎贲军的民众,又大力劝农,并免了民众一年赋税,以至两浙之民今年大丰收,故而民众皆喜也。”
听了马扩的解释,童贯才意识到,李存的统治根本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不稳定。
这让童贯的心不禁又沉重了几分。
康健接到童贯一行后,安排了一艘座船,送童贯一行南下。
这一路之上,童贯仔细观察他看到的每一个人,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很积极阳光。
这让童贯意识到,镇江那里并不是个例,而是李存统治的区域内,民众大多都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确认了此事,不禁让之前信心满满的童贯,开始有些信心不足了。
等童贯一行来到杭州,并没有见到李存亲自出来相迎。
——迎出来的是张世、陈箍桶以及鸿胪寺卿贺适。
得知这几个人的身份了之后,童贯也还算满意,明白李存并没有轻视他,而且也是有一定的和谈诚意的。
让童贯比较意外的是,张世等人并没有将童贯一行往杭州城中的驿馆引,而是直接往主城区引。
这明显不符合接待外宾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