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通抗旨消息如疾风骤雨,迅速传至长安。
五姓七望闻之,无不暗自庆幸,知陆通挑战皇权,尤其对英明神武的李世民而言,乃大不敬。
他们深知李世民重视法纪,断不容此等目无王法之人。
"陆通抗旨,自寻死路。" 长孙无忌捋须,嘴角露冷笑,"陛下重视法纪,岂容此辈?"
房玄龄叹息:"陆通此举触犯天颜,动摇朝纲。陛下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五姓七望代表聚议,商议如何借机打击陆通。
他们深知陆通虽有声望,然孤立无援,难抗朝廷压力。便迅速行动,联合上书,请求李世民严惩陆通,以正视听。
"陛下,陆通抗旨斩杀倭国使者,大逆不道,请严惩。" 奏折恳切,直指陆通罪行。
李世民接奏折,眉头紧锁,五味杂陈。深知陆通为人,不解为何抗旨斩杀倭国使者。
作为国君,他不能因私废公。沉思良久,决定召见陆通,亲自听取陈述。
"陆通,你可知罪?" 李世民声音沉稳,威严。
陆通跪地,语气坚定:"微臣知罪。然微臣所为,维护一方安宁,保护百姓。倭国使者居心叵测,若不严惩,动摇民心,危及社稷。微臣愿承担一切后果,只求陛下明察。"
李世民暗赞陆通忠诚勇气,面上不露声色。知此事重大,必须慎重。
沉吟后,决定降陆通爵位,由伯爵降为县男。
陆通闻言,感激万分,叩首谢恩:"谢陛下宽恕,微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誓死效忠大唐。"
李世民的决定令朝臣们目瞪口呆,仅降陆通爵位?五姓七望更是不解,陆通如此,李世民还护着他?
处罚中未提陆通总管泾阳县政务一事,五姓七望本欲陆通离开泾阳,以便插手。如今李世民仅降陆通爵位,未触及泾阳事务,五姓七望深感不满。
五姓七望未达目的,岂肯罢休,继续上书弹劾,务求陆通受重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