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作为陆通准岳父,毅然站出支持陆通。
秦叔宝等与陆通关系密切的武将亦纷纷支持陆通,认为陆通所为正当,小国使者犯事被杀,并无不当。
朝堂之上,支持陆通之声渐起,与五姓七望弹劾之声形成对峙。
李世民面对此局面,心中自有考量。他深知陆通的为人,也明白五姓七望的意图。
“陆通虽抗旨,但出于维护地方安宁,其心可悯。朕已经给陆通降爵之罚,此事就这样吧。”
李世民的决定让五姓七望感到意外,也让支持陆通的武将们感到欣慰。
朝堂之上,虽然仍有争议,但李世民的决定已定,众人亦不敢再过多争执。
五姓七望密谋传扬陆通违旨之事,藩国使臣闻之,莫不震怖。使者潜通,忧惧事泄,恐遭唐室之惩戒。
使者夜会五姓七望,谋筹应对之策。七望借机扩势,令外邦国愈依其鼻息,以固己之权位。
世民闻外邦藩国心动,暗生惕厉。深知七望此举,意在播恐慌,弱大唐控藩之柄。
陆通因倭使辱泾阳女而伏诛,自是外使不敢复至泾阳,恐蹈倭使之覆辙。
外使畏陆通之威,泾阳商贸因而受阻。然陆通未以为意,金银珠玉,岂堪比庶民之心?
泾阳不患贫,亦无饿殍,所欠者,民族之荣光与自豪也。
是以陆通更重振民心,欲唤起众志成城之气。
虽一时之间,外邦商贾或因畏惧而暂避泾阳,然泾阳之地,物华天宝,商业价值非凡。
久而久之,彼等为求厚利,终将重拾旧路,再度踏足此地,以图共谋发展,共享盛景。
毕竟,金银之诱,非人所能轻易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