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乡试风波

大唐镇国公 空樱 1149 字 5天前

京畿道之乡试,乃由京畿兆郑重其事,派遣翰林学士亲赴诸县,担纲考官之职。

这些学士皆饱学之士,德才兼备,旨在确保科举公正无私,选拔真正的人才以辅佐朝政。

每至乡试之日,各县学子云集,墨香四溢,书声琅琅,一派文风鼎盛之象。

而考官们则正襟危坐,目光如炬,一丝不苟地审阅每一份答卷,力求无愧于心,不负众望。

泾阳县之乡试,翰林学士端坐于案前,眼前三十余份考卷堆叠如山,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紧锁。

非因学子之答不尽如人意,实则恰恰相反,令他忧心忡忡的是,这些答卷虽字迹各异,然其内容却如出一辙,几乎无甚差别。

此等情形,不禁让学士心中生疑,暗自思量,此番情景,实难断定何为真才实学,何为侥幸之辈。

学士心中五味杂陈,只觉此次乡试,远非寻常那么简单。

监考之际,诸生皆安分守己,然面对大题,个个落笔如飞,似对考题早已了然于胸。

然则,考题自京畿兆起便严密封存,理应无从泄露。

何以泾阳县之学子,竟如事先洞悉一般,答题行云流水,毫无滞碍?

此情此景,直教翰林学士心生疑惑,几欲质疑天命。

学士心中既惊且疑,暗忖此事背后必有隐情,非同小可。

数日后,乡试已毕,凡掌管长安京畿道考场之翰林学士等,皆陆续返抵长安城内。

彼等或议论纷纷,或沉默不语,心中皆怀揣着此次考试中的种种不解与疑问,归心似箭,欲将所见所闻详尽禀报于上。

府尹孙伏伽览阅长安诸县合格之名册,至泾阳县名录时,见其下三十六士子竟无一落榜,不由心中微惊。

孙伏伽唤来主考泾阳县之翰林学士详询其故,闻知详情,心下愈加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