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整冠束带,即刻入宫,欲面圣李世民禀报此事,以探圣意。
乡试之中,诸生皆过,孙伏伽虽未有异议,然观其答卷,竟多有雷同之处,此中必有蹊跷。
舞弊之嫌,实非小可,事关公正与法纪,非同儿戏。
此事重大,非臣所能决断,唯有呈报陛下李世民,方能明察秋毫,正本清源。
“孙爱卿,何事令你如此急切?”李世民眉宇间带着几分好奇,目光温和地望着孙伏伽,缓缓问道。
孙伏伽拱手作揖,详尽禀报了泾阳县乡试的种种情形,从考风考纪到考生表现,无一遗漏。
李世民听毕,沉吟片刻,随即命人宣召那位负责泾阳县监考事宜的翰林学士前来,欲亲自询问详情,以察其职守是否得当。
不多时,那学士匆匆赶来,入殿跪拜,静候圣谕。
“泾阳县之学子,果真皆循规蹈矩乎?”李世民目光微凝,语气平和而威严,向那翰林学士缓缓问道。
“启奏陛下,微臣斗胆担保,泾阳学子于考场之上,确无逾矩之举。至于答文雷同之事,微臣亦是困惑不解,或恐试题外泄,致此等情形。”翰林学士言辞谨慎,眉头微蹙。
“孙爱卿,考题乃京畿兆所掌管,你速去彻查此事,务必令朕明了真相。”李世民目光如炬,声色俱厉地对孙伏伽说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领命!”孙伏伽额上冷汗涔涔,心中暗自思量,若真有考题泄露之事,身为京畿兆府尹,他定难逃其责,心中不禁忐忑万分。
孙伏伽告退之后,李世民即刻遣人将泾阳县所有参与乡试的学子悉数邀至长安,并命人急召房玄龄等重臣前来议事,欲共商对策,以解此番科举之乱。
御书房内,房玄龄等人听罢李世民所言,个个面色沉凝,若有所思。
大唐初开科举,便遭遇此等疑似舞弊之事,实乃不可小觑。
此等歪风邪气,若不严加惩治,恐将遗祸无穷,动摇国本。
“众位爱卿,对此事,尔等有何见解?”李世民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缓缓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