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回到南京,看了看近日的阁抄。阁抄是官员们了解当下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最方便的手段,倒是挺类似于机关报的。
别的没什么,大体都是些某地发大水、某某地旱灾,然后皇帝下旨免除一二年税赋之类的,没什么新鲜的。
接着,赵辉看到了一条大新闻——征夷将军、成山侯王通在交趾大败于黎利,十万大军伤亡近半,是明军在交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跟朱瞻基北上时的侍卫王通重名,将就一下,这个王通反正是打酱油的)
在朱棣连年北征阿鲁台、大明接连换了三个皇帝的间隙,朝廷无暇兼顾南方的交趾,黎利在不断的游击战中渐渐成长,势力越打越大。
其实黎利最初还是被明军追着打的,但奈何明朝在交趾不得民心,不断有土官与豪杰加入黎利的叛军,黎利越打越多,明朝官军则越打越少。
到了朱瞻基登基后,黎利的叛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交趾,明军只剩下乂安和交州(即河内)等有限的几个据点,只能据城而守、苦苦支撑。
然后朝廷就派遣成山侯王通挂征夷将军印,率军十万救援。
初战,王通和部将以及镇守太监马骐三人各率一军。
马骐搜刮百姓在行,打仗那就是三脚猫的水平了。黎利看三人中,属马骐最好欺负,马骐又是逼反他的仇人,二话不说,便派遣部将邀击马骐,然后佯装败退。
马骐果然中计,一路追击,不出意外地掉入了黎利的埋伏中,这一仗打得这一路明军全军覆没,马骐单枪匹马逃走,遁入王通营中,黎利大索而不得,十分惋惜。
王通见马骐兵败,三路并进的方略无法再执行,只得收拢兵力。好在王通这一路也击败了黎利的一支偏师,算是勉强打了个平手。
但交州城已成孤城,这仗不想打也得接着打。王通集结剩余的大军,继续进兵,此时明军主力尚在,这仗还是有的打的。
王通又派出一支偏师,希望能绕后偷袭黎利。自己则亲率主力出击,分别经崒洞和祝洞两路攻打黎利。
这时天下起了暴雨,绕后偷袭的偏师被黎利提前侦知,黎利又率军趁着暴雨夹击两路明军。
此战,明军大败,被阵斩近五万。
这一仗,明军在交趾的机动兵力损失过半,朝野上下陷入万分失望之中,觉得交趾无法平定。文官们几乎异口同声,要求朱瞻基放弃交趾,从安南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