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朱瞻基还是有进取心的,听从了首辅杨荣的建议,命柳升率军十万进援交趾,以替换兵败的王通。
看到这里,赵辉心里咯噔一下。
“终于还是要来了,柳升领兵之后,明军再次大败,中国从此丢失了越南领土,再也没能收回。”赵辉暗道。
汉唐千年故土,一朝丢失,令人扼腕。
郑和亦来找赵辉,询问他视察沿海的结果。
“郑公,以我愚见,下西洋还是罢停的好!”赵辉一语惊呆了郑和。
“大都尉,你先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郑和急道。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赵辉打断了郑和,“我的想法是,下西洋可以停,朝贡贸易可以罢,但是民间海禁得开。郑公的那十万军、匠,可以用来海上护航、缉私。这样船、兵、匠皆可发挥用处。”
郑和吃惊地望着赵辉,“这……这,朝野肯定不会同意的。那些文官们,背地里和东南沿海的海商们不知道有多少勾连,怎么可能允许民间自由通商呢?”
赵辉面色凝重地点点头,“确实如此,但朝贡贸易不可能持久的,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终究不能长久,贸易终归还得靠商人。”
目前朝中的势力,大体可以分为勋贵与文官两个集团,勋贵多是靖难功臣,家产都在北方,东南开不开海、下西洋搞不搞,他们都不是很在意。但文官集团的大本营就是东南江浙之地,他们希望的是把下西洋给停了,然后维持禁海令,他们则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势进行走私,赚个盆满钵满。
赵辉说的经济规律什么的,郑和是半懂不懂。
赵辉拍了拍郑和,又笑道:“郑公是中官,永乐以来,中官愈发显贵,毕竟天子身边人,难道就没有一点法子么?任由文官们在那儿指手画脚?说来说去,下西洋之事,可一向都是中官领衔的啊。”
赵辉希望郑和能将宦官们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势力,来对抗吃相难看的文官集团。
郑和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道:“都尉说笑了,我们这些人,不都是皇上的家奴么,哪能干预朝政呢,陛下让我们干啥就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