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白了他一眼:“尽耍嘴皮子,这满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你那椅子。你要是不用功,当个好皇帝,就有人想着换你下来。”
朱瞻基忙敛起笑容,“母后教训的是,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张氏又冷冷道:“你们这些当奴婢的,少带皇上玩耍,误了国事,哀家唯你们是问。”
金英等太监们惊恐万分,伏地请罪,连道不敢。
朱瞻基跟张氏坐在一张榻上,跟她说些好话,总算把这一关给过了去。
“我听说你近来总去皇后那儿?”张氏讲完了国事,开始问家事。
朱瞻基讪笑:“皇后是中宫,皇帝常去也正常吧?”
张氏没好气道:“我不是让你冷落皇后,但这一大家子妃嫔呢,都得一碗水端平。这个哄一哄,那个送个玩意什么的,都好好的,那才叫好皇帝、好丈夫。胡贵妃有喜了,你也不能整月的不去她那儿,时不时该去探望探望。”
张氏最初是中意胡氏为太孙妃的,可惜被游说后,最终还是选了孙氏。孙氏是她母亲那边推荐来的人,她可不想母亲的手伸进后宫里来,外戚势力太大对她并没有好处。
“娘,儿子知道的,只是最近比较忙。交趾在打仗,又要到处调兵调粮,哪里得闲了?”朱瞻基使出当儿子的撒娇功夫,果然把太后给哄好了。
张氏起身,打算走了,临走悠悠道:“其实我觉得吧,御人跟御国家是一个道理,讲究一个‘平’字,后宫平则家和,朝局平则国兴,皇帝你说是吧?”
朱瞻基忽然觉得老娘这么多年老爹的贤内助不是白当的,这句话总结得太有水平了。
送走了张氏,朱瞻基望着一桌子的奏章出神。
金英小声地提醒:“皇爷?”
朱瞻基突然说道:“金英你识字吗?你来帮朕看奏章。”
“啊?”金英忙跪地道,“咱大明有祖制,太监不得干政,奴婢可不敢。”
朱瞻基沉默了,他翻开刚刚没批的奏章,问道:“杭州知府吴添这个人听过没?御史参他枉法、贪赃几桩大罪。”
金英小心地答道:“要不看看阁老们是怎么说的?”提醒朱瞻基让他看看内阁的票拟。
“哼,阁老阁老,没有阁老,朕就不会处理国事了吗?”朱瞻基有些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