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敲山震虎

王家嫡子王献偷偷地瞄了一眼刘谨,眼中满是轻蔑之意。

心里偷偷在想,看来父亲与岳父大人的决断不错,这个纨绔子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浪荡儿罢了。

没什么可惧的。

刘谨没有理会王献和常春的表情,而是向前走了几步,看着到来的诸家家主,笑道:“诸位能以天下民生为重,来此地助我,本公子感激不尽。”来的诸大族中以郑氏为首,他们倒不是来真心帮忙的,只是来看看情况。至于其中张家则因为不依附于郑氏,在丹徒县遭到排挤,确实是过来希望借助刘谨的力量,想提升自己家族的影响力。

郑氏家族族长郑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不过穿着鲜亮的绸衣,眼神犀利,容光换发,倒是有些让人意外的意气风发。

“少主公言重了,小婿陈启将少主公的事情告诉老朽,老朽恨不能年轻个三五十岁,提刀助少主公杀寇,以护百姓平安。有少主公主政丹徒,总好过那些沽名钓誉之徒为祸乡里。”这老头话锋中暗藏玄机,短短的一句话,明面上是恭维刘谨,想要为刘谨效力。其实暗中既表达了对刘谨的轻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甚至还暗暗的讽刺了原丹徒县令周密一把。

说完之后,紧紧地盯着刘谨,想看看刘谨的反应。

刘谨像是没有听懂他的言外之意一般,俯身将郑国扶起来,略显意外的说道:“郑老请起,没想到陈县尉居然是郑老的乘龙快婿,这事倒好办多了。”

刘谨自来熟的样子让郑国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刘谨打蛇随棍上的本事挺强,脸皮也厚,狐疑之间,心中琢磨刘谨是真没有听懂自己的言外之意,还是假装不懂。

他哈哈大笑起来,抓住刘谨的手,脸上露出几分悲戚之意。道:“昔日我也曾担任丹徒县县丞一职,丹徒百姓便是我等衣食父母,如今居然遭受此祸,这个孙瞎子真是该杀!”

“哦?没想到郑公与丹徒居然还有这等渊源。”

众人看见郑国与刘谨相谈甚欢,尤其是张氏家主张籍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原本热络的心思一下子就淡了。心里不由得暗骂刘谨,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原本还想着能来一个与郑国不对付的,谁曾想都是一丘之貉。

小主,

不由得觉得江边的寒风都有些刺骨了。

刘谨向前几步,继续说道:“我父子初来乍到,虽皇恩浩荡,予以州治大权,可终究还是得靠诸位方能施皇恩于百姓啊。诸位不嫌弃我们是外来户,为难我等,我心中已经很是欢喜了。”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倒是让郑国始料未及,他没想到,刘谨轻而易举就转移了话题,让他的一番斟酌言语没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刘谨这话是什么意思?

外来户?

谁是外来户?

汉朝任官有着严格的制度,其中三互法就是其中之一,即避籍制度。即本地人不能担任本地的官吏,避免官绅勾结,刘繇是青州东莱郡人,来扬州任官,是符合三互法的。那为何又要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是外来户。

众人忙呼不敢。

刘谨突然变了脸色,冷笑一声,声音也不似刚才的温和,反而多了几分暴戾之感。

“不敢,有何不敢?有人居然连孙瞎子这般恶贯满盈的匪寇都敢勾结,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家父在扬州立足,以苍生为念,赈济百姓,垦荒自救,周县令亦日夜操劳,为民奔走呼号。却不想被自家人谋害,实乃是千古奇恨也!”刘谨怒发冲冠,他面容俊美,皮肤白皙,加上重伤未愈,原本虚弱的身体在微凉的江风中摇摇欲坠,可就是这样一副病容,看上去却更令人心生敬重之意。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刘谨何故要这么一说。

太史慈在一旁听到刘谨说有人勾结孙瞎子,立时也愤怒不已,抽刀在手,吼道:“少主公,是哪个龟儿子,安敢如此?孙瞎子上岸,百姓死伤惨重,百余妇女被掳,房屋毁坏不计其数,刘扬州辛辛苦苦一年施政方有如今安稳局面,到底是谁找死敢坏主公大计。”太史慈本就不是慈眉善目之辈,之前剿灭周边贼匪,杀人如麻,丹徒这些富家豪门又不是没听说过,此时看到太史慈这般模样,吓得两股战战,不知道来这江滩之上,是福是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