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很清楚,想要与项羽争夺天下,就必须保证关中这个根基之地的稳定,只有如此,才能对前线源源不断的提供支持。若是关中地区再因饥荒而发生叛乱,到时别说争夺天下了,恐怕自己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了。因此,在阻止了项羽的西进后,刘邦便立刻返回了关中。
想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无非两个选择,要么从巴蜀地区运粮入关中赈灾,要么让关中百姓进入巴蜀、汉中谋生。
运粮赈灾显然不太现实,毕竟前线还在打仗,而蜀道又太过难行,刘邦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人力去完成此事,在与萧何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给百姓们发放路引和粮食,让关中百姓进入汉中和巴蜀谋生,并命当地官府妥善安置,从而减轻关中的人口和粮食压力。
虽然迫于生存压力,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南下巴蜀之路,但他们心中难免会有怨言,为了减轻百姓对自己的仇恨,刘邦又玩了一个转移仇恨的把戏,他命人在民间散布流言,说粮价飞涨,乃是由于奸商囤积粮食,低买高卖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当时的确有不少商人在做这种买卖,例如宣曲任氏,其祖先曾为秦朝督道仓吏,他深知乱世粮食的价值,秦朝灭亡之际,人们纷纷囤积珠宝,而他却囤积了大量粮食。关中爆发饥荒后,他便以高价出售粮食,于是那些豪杰囤积的珠宝便又全都流入了任氏手中,任氏由此富贵数代。
百姓们本就对这些奸商没有什么好感,如今在官府的有意引导之下,百姓们对于他们自然是恨之入骨,对于刘邦的怨言则无疑减少了很多。
不仅如此,为了获得百姓们的拥戴,刘邦又想起了自古以来统治者乐此不疲的祭祀之法。不过,由于自己乃是楚人,不知秦人习俗,他便问身边的秦人侍从,“昔日秦朝时祭祀的都是什么神?”
侍从回答说,“秦朝祭祀的共有四帝,建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祠庙。”
秦襄公时,于西垂设立西畤,祭祀白帝;秦文公时因为迁都,又在陈仓建立鄜畤,祭祀的同样是白帝;秦宣公时则在渭南建密畤,祭祀青帝;秦灵公时又在陈仓先后建立上畤和下畤,用于祭祀黄帝和赤帝;秦献公时再次因迁都,又在栎阳建畦畤,用于祭祀白帝。
闻言,刘邦说道,“我听说天有五帝,如今却只有四庙,是什么原因呢?”左右侍从不知如何作答,刘邦于是笑道,“我却知道为何,这是在等待我来凑足五帝之数啊!”
刘邦因此下令建立黑帝祠,命名为北畤,命令官员主持祭祀。
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处理完了灾民事宜后,刘邦立刘盈为王太子,留守栎阳,并大赦天下,命诸侯之子凡是在关中者,皆为太子宿卫。同时,命令萧何坐镇关中,辅佐太子刘盈,负责治理关中地区,尽快恢复关中的经济和生产。
如此,刘邦便解决了汉国的王位传承问题,即便自己在前线发生不测,也不至于自己打下的江山就此分崩离析,到时候即便刘盈无力争夺天下,或许也能凭借关隘的险要做一个关中王。同时,此举也等于给关中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自己不会放弃关中地区,自己曾经给关中百姓的所有承诺,都将长期有效。
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关中的不稳定因素便只剩下了一个,那便是仍在废丘坚守的章邯。此时的章邯虽然已经无力回天,但有他坚守在废丘,不免牵制了汉军的部分兵力。
为了彻底拔除这根钉子,刘邦命人水淹废丘,废丘最终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刘邦改废丘为槐里。至此,关中才算彻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