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白登之围

双方僵持了七天七夜,期间匈奴军队虽然用尽各种手段发动了数次进攻,但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防线,而汉军面对匈奴的团团包围,则依旧突围无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和冒顿单于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对于冒顿单于来说,虽然自己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面对掌握地利的汉军,在短期内难以突破汉军防线的情况下,冒顿单于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匈奴各部的态度。此时的草原游牧民族长期保持着部落联盟统治的方式,冒顿虽为匈奴单于,但其麾下匈奴各部却相对较为独立,虽然冒顿单于获得了匈奴贵族的一致拥戴,但仍然无法像中原政权那样对各部做到如臂使指,因此他不得不考虑匈奴各部首领的态度。对于冒顿单于来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消灭汉朝皇帝都是值得的,可对于匈奴各部首领来说,如果付出代价太大,而自己又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利益,他们又怎会同意。

二是粮草补给问题。时值冬日,天寒地冻之际,相较于中原王朝,后勤补给本就是游牧民族的短板,外出作战时,他们通常只由士兵各自携带少量粮食,更多是依靠以战养战,因此游牧民族南下,往往需要四处劫掠。如今,匈奴军队却被吸引到了白登山地区,如此一来粮草供应必然会出问题。要知道,四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是如何恐怖,就算匈奴大军在白登山附近劫掠,又能坚持多久?

三是敌我援军动向。刘邦被围乃是因为轻敌冒进,导致与主力兵团脱节,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七天,汉军主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面对刘邦统率的汉军先锋,匈奴还能占据兵力优势,可如果汉军主力一到,匈奴的兵力优势便不复存在了,而汉军却极可能形成里应外合之势。届时,别说攻破汉军了,恐怕自己反而要陷入不利境地。

冒顿单于虽然苦恼,但毕竟掌握着主动权,刘邦的处境无疑更为艰难,虽然汉军成功抵御住了匈奴的进攻,但被困白登山七天,既无法突围,又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如今,刘邦也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粮草供给问题。刘邦率领的毕竟是先锋部队,军队携带的粮草并不算太多,而白登山的面积也就那么大,能够补充的给养实在太少,即便是汉军控制每日饮食,眼下汉军的粮草也已经见底了。匈奴军队还能靠四处劫掠一定程度予以补充,刘邦可是得不到任何补给的,而一旦粮草不济,军心动摇还能否守住,谁也不敢保证。

二是援军迟迟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没有援军的消息,刘邦岂能不担心?一方面,刘邦担心汉军主力因为营救自己而再度中伏,一旦主力损失殆尽,那么自己可就再无幸免之理了。另一方面,刘邦担心主力军团得知皇帝被围后生了其他心思,故意不前来营救自己,如此一来不仅自己毫无生机,而且这个刚刚新生的国家,甚至也会遭至毁灭性的打击。

三是内部稳定问题。由于时值西汉初立,天下刚刚稳定,更何况此时还有几个实力不俗,但却和朝廷离心离德的异姓诸侯王,此前燕王臧荼已经因谋反被杀,楚王韩信也因被告发谋反被废为淮阴侯,而韩王信又转投匈奴,刘邦不得不担心在皇帝长期被围为的情况下,朝廷内部会不会生乱,其他诸侯王会不会趁机谋取天下?

相较于冒顿单于来说,此时的刘邦已经到了坚守的极限,为了能够顺利脱困,刘邦可以说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为此,刘邦不得不派陈平与匈奴方面接触,商谈是否有议和的可能。

见到刘邦派来的使者后,冒顿单于也陷入了沉思,而那些各部落的首领却是兴奋异常,他们南下本就是为了掠夺粮食和财物,如今数日过去空耗粮草和士兵,却一点好处没有捞到,他们早就不耐烦了,如今见到汉朝主动求和,他们自然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看着各部落首领的神情,冒顿单于也是微微叹了口气,态度也有所缓和。此后,双方经过数次磋商,陈平趁机以大量财富收买匈奴各部首领和冒顿单于的阏氏,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冒顿单于这才同意议和。

双方议和之后,匈奴大军这才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当天正值大雾,为了避免匈奴方面毁约,汉军将士们拉弓上箭,严密戒备之下,缓缓撤出匈奴的包围圈顺利脱险。

撤出包围圈后,刘邦与主力部队会合后退回广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的可击的十几名斥候,又释放了被囚禁的刘敬,封其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关于这次议和,由于事涉皇帝颜面,陈平直到自己去世也始终守口如瓶,对外只称买通了冒顿单于的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