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集 周游列国

鲁人秦祖,表字子南;蔡人漆雕哆,表字子敛;鲁人颜高,表字子骄;

秦人壤驷赤,表字子徒;蔡人漆雕徙父,表字不详;鲁人石作蜀,表字子明;

小主,

楚人任不齐,表字子选;陈人公良孺,表字子选;齐人后处,表字子里;

鲁人秦冉,表字子开;鲁人公夏首,表字子乘;卫人奚容箴,表字子皙;

晋人公坚定,表字子中;鲁人颜祖,表字子襄;鲁人鄡单,表字子家;

卫人句井疆,表字不详;鲁人罕父黑,表字子索;楚人秦商,表字子丕;

鲁人申党,表字子周;鲁人颜之仆,表字子叔;鲁人荣旗,表字子棋;

鲁人县成,表字子祺;鲁人左人郢,表字子行;鲁人燕汲,表字子思;

鲁人薛邦,表字子徒;鲁人秦非,表字子之;鲁人施之常,表字子恒;

鲁人颜哙,表字子声;鲁人步叔乘,表字子车;鲁人原亢,表字子籍;

鲁人乐叹,表字子声;鲁人廉絜,表字子庸;鲁人叔仲会,表字子期;

鲁人颜何,表字子冉;鲁人狄黑,表字子皙;鲁人孔忠,表字子蔑;

鲁人公西舆如,表字子上;鲁人公西葴,表字子尚;鲁人仲孙何忌,即孟懿子;

鲁人南宫阅,表字敬叔;鲁人秦丕兹,父秦堇父,与叔梁纥同事。

以上称为“孔门七十八贤”。其中有“四科十哲”,乃是德行科之颜回、闵损、冉伯牛、仲弓;言语科之宰予、端木赐;政事科之冉求、仲由;文学科之言偃、卜商。

周敬王二十三年。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列国周游之际。

赵鞅为晋国大夫,要求族弟邯郸大夫赵午,将此前寄居于邯郸,卫国所献五百户居民迁往晋阳,以实赵氏封邑。

赵午先祖便是赵盾之弟赵穿,因初封邯郸君,故立邯郸氏,为赵氏小宗。赵午见说赵鞅欲迁卫民,初时不从;后因进攻齐国失败,恐族兄赵鞅来伐,才将五百户卫民送至晋阳。

赵鞅怒杀赵午,惩其抗命迁延之罪。

赵午被杀,其子赵稷便据邯郸,与中行寅、范吉射两家联手,一起攻打赵鞅。

三家联手来攻,赵鞅寡不敌众,于是退守晋阳。

画外音:在晋国六卿之中,韩、赵、魏世代联合,范氏、中行氏、智氏三家向来结党。然而智栎与范吉射、中行寅有仇,便趁机联手韩不信、魏侈相助赵氏,各率本部军马,攻打范氏与中行氏。由此晋国六卿展开混战,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范吉射、中行寅战败,逃到卫都朝歌,据城坚守。

智砾、韩不信、魏侈齐向晋定公进言:范吉射、中行寅相助邯郸氏赵稷,率先相发诸卿战乱,罪不容诛。主公若不下令征伐,则晋国即将四分五裂矣。

晋定公:准卿等所奏。但不知谁能挂帅,伐其三家叛逆?

韩不信、魏侈:可使智跞留守绛都,请赵鞅挂帅出征,清剿范氏、中行。

晋定公:赵鞅何能,卿荐其为中军主帅?

韩不信:当年王子朝造乱,天子周敬王渐不能敌,向我晋国求援。顷公起用赵鞅,只半年有余,便将王子朝之党肃清,赶出王畿。其用兵之能,我等皆不如也。

魏侈:且昔岁士鞅为正卿之时,攻伐晋阳之事,主公岂忘之耶?

镜头闪回。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鲁襄公十四年。

中行偃率十二国联军伐秦。

下军将栾黡不听号令,擅自率军回国,导致联军全线撤退。栾黡弟栾钺以之为耻,号召军中勇士继续攻秦。当时士鞅年少气盛,便随栾钺攻秦。

栾钺战死,士鞅得脱,自此栾、范交恶。九年之后,栾盈叛乱,士鞅果断挟持魏舒,成功孤立栾氏,终灭其族。父亲士匄死后,士鞅始入六卿,为下军佐。

韩起执政二十八年,年逾九旬寿终正寝。

魏舒继为执政,羊舌氏、祁氏遭到士鞅诬陷,合六卿之力,共灭二大夫之家。魏舒不欲复封羊舌氏及祁氏后代,便化二大夫封邑为四县;魏、韩、智、赵四家各得一县。

士鞅一无所获,对魏氏大为不满,转而拉拢赵氏,命三子与赵鞅来往。

范氏三子因奉父亲士鞅之命,来与赵鞅结交,时常同至赵府,交情渐密。赵鞅爱习骑射,欲伐园林为马场,遂请教三范意见。

赵鞅:我园中树木茂盛,不便纵马驱驰,欲伐其木,诸兄以为何如?

范长子答道:此事智者不问亦不为,愚者不问而为之。

范次子答道:欲马疾驰,则劳民砍树;若惜民力,则不惜马足。

范幼子士吉射:我有一计,可一举三得。

赵鞅:何谓一举三得?

士吉射:可先令百姓上山伐树,如此马得其用。继开私园,使民见树;山远园近,百姓则乐伐园林;且山道崎岖,园路平坦,百姓又悦;园林砍完,低价售之,百姓更悦。则为一事而三悦国人,此谓一举三得也。

赵鞅喜而从之,果然其树得伐,可骋马足,百姓又都称快。

士吉射甚为得意,归告母亲一举三得之计。不料其母闻言大怒,转告丈夫士鞅道:终毁灭范氏者,必此子也!少年轻狂,炫耀不施,哗众取宠,岂能长久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舒命荀寅与赵鞅至汝滨修筑城池,并命收缴民间铁器,冶炼兵戈,以卫公室。

士鞅与荀寅密谋,矫传魏舒假令,命赵鞅将所收集铁器熔铸成鼎,并铸范宣子所定法令于鼎身之上。此事甫作,便遭诸卿士大夫强烈声讨。

太史蔡墨感慨道:范氏、中行氏其将亡乎!矫传执政之命,擅制刑器,并为国法。范鞅必使晋至穷途末路也。赵鞅亦与此事,赵氏概受其累乎?

魏舒闻说此事大惊,急召集诸卿商议,欲将刑鼎熔毁。

商议结果,范鞅极力主张保留此鼎,赵鞅、中行寅附和范氏,韩氏支持赵氏,荀跞默不作声。魏舒虽为正卿,只得少数服从多数。

魏舒执政五年,便即猝死,士鞅代为正卿。

士鞅执政七年,贪得无厌,损公肥己,利用一切手段,压制韩、赵、魏三家,以及智氏。赵鞅看透范氏用心,于是装憨卖傻,韬光养晦,不问朝事,只在封邑内积极改革。

赵鞅选贤任能,重用董安于、尹铎、傅便、邮毋恤、史黯、窦犨等智谋之士,又同卫庄公蒯聩、方技门掌门扁鹊(并非春秋初期神医)、相师姑布子卿等各方奇人广泛结交。

又派尹铎、董安于二人,命在封邑内修建城池,经营赵氏大本营。

尹铎问道:未知主公命我建城,是欲为提供赋税之所,或为保护族人屏障?

赵鞅答道:必为坚城,固若金汤。我赵氏日后有难,可于此为避难之所也。

因厌恶中行氏,又嘱道:中行寅于五十年前所建围墙,必要拆毁。

尹铎领命,与董安于拜辞家主而去。

董安于字阏于,平阳翼城人,太史官董狐之后。因出身史官世家,故深明地理风水,又知赵鞅用意,便选址于太原盆地,审时度势,以远离五卿势力。因见汾河西畔,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南带梗阳,龙脉风水绝佳,于是建议在此筑城。

尹铎大喜,二人一拍即合。因其地位于晋水之北,故将此城命名为晋阳城。

期年之后,城墙修成,继而修建宫殿衙署墙壁。

董安于献策:可全用丈余荻蒿楛楚茎秆,以做墙骨;外面糊上泥膏,便为宫墙。

尹铎:却是为何?

董安于:此墙观其外表,与夯筑土墙并无二致,遮风挡雨,更是便当。万一外城即破,宫城被围,则可敲掉墙外泥膏,将里面茎秆取出,以为箭杆、戈柄,源源不绝其用也。

尹铎:妙哉。其计若神!

建筑内殿之时,董安于又提建议:外围游廊,不若皆以铜柱,取代木柱为用。

尹铎:此又是为何?

董安于:铜柱不腐,风雨皆不能摧。平时美观耐用,危急之时则可熔为箭簇、刀戈。

尹铎:公之巧思,神鬼莫测!

最后修建内城四围宫墙,董安于又献策道:必用版筑之法。

尹铎:又是为何?

董安于:利用太原盆地卤土、汾水河沙、卤土沙,以版筑之法,使其三者合一,夯实压紧,凝固之后则其坚如铁。且若遇雨淋水淹之后,墙中卤碱自然渗出,更与沙土相混,结成坚硬外壳,可防墙体溃散。纵使来犯之敌水攻、火焚,刀砍斧斫,皆不惧也。

尹铎:我观公之计谋多端,必非凡人。

董安于:公休骂我。若非凡人,便是神仙;人必死后,方能封神也。

画外音:晋阳城经过二人合力,终于筑成,果然是固若金汤,面面俱到。此后凭借晋阳城之固,两次相救赵氏出于危难,其设计心思缜密,由此可见一斑。

晋阳城完工,尹铎遣使往报家主,请前来视察验收。赵鞅闻报,乃率家臣等到达晋阳,见所建城垒错落有致,高下相倾,颇为满意。行至内城,见中行寅当初所建城墙非但未拆,反而增高丈余,又加其厚。赵鞅见此,不由勃然大怒。(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