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集 儒学大家

辽东半岛,汉朝故事。

汉使涉何到朝鲜传达汉武帝诏谕,朝鲜国王卫右渠不肯奉诏,乃派军队礼送汉使出境。涉何心怀恚怒,一旦离开卫氏朝鲜国境,便在浿水岸边刺杀朝鲜裨王长,然后渡河驰回。

涉何回到京城,向汉武帝报告:朝鲜王不奉天子诏,臣故杀其将军示威。

汉武帝并未追究涉何擅杀之过,反加提拔,命为辽东东部都尉。

涉何到任,复向朝鲜传谕大汉天子诏旨。卫右渠心怀怨恨,派兵偷袭辽东,杀害涉何。

卫右渠只图报仇痛快,未料经此一举,便即招至灭国之灾。

汉武帝闻报,冲冲大怒。乃调集国中在押囚犯,编练成军,诏命平灭卫氏朝鲜之国。

元封二年秋,汉武帝下达东征诏命。分兵两路,南北夹击。南面一路,派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大军,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北面一路,派左将军荀彘率军,从辽东郡出发。

汉军南北并进,合力攻打朝鲜。卫右渠毫不示弱,调兵据守险要,拼力抵抗。

先说北路之战。汉军北路统帅荀彘先到,急欲建功,不待与南路水军形成联手之势,便即分兵派将,率先发动攻击。遂以部将郑多为先锋,率领辽东兵轻举冒进,结果遭遇朝军迎头痛击,汉军队伍溃散。郑多逃回,主帅荀彘大怒,下令当即处斩,悬首营门。

再说南路战场。汉军水路统帅杨仆,率领齐军七千,却是势如破竹,一路抵达朝鲜腹地,围攻朝鲜国都王险城。朝鲜国王卫右渠据城防守,先不出战。其后探知杨仆兵少,便就当机立断,下令出城迎击。汉军寡不敌众,又失地利之先,于是大败。

杨仆弃众而逃,藏匿山中十多日,派人四处寻找收拢溃散士卒。

与此同时,荀彘再次出击,攻打浿水西岸朝鲜大营,同样战之不利。

汉武帝闻报杨、荀出师不利,便改剿为抚,派使者卫山前往朝鲜,晓谕卫右渠投降。

卫右渠经过数战,虽然皆都获胜,但亦知自己国小兵弱,绝非强汉敌手。闻说汉使再次到来,于是以礼接见卫山,就势谢罪:我本不欲抵抗天朝,愿意投降。只担心被杨、荀二将杀害,故以兵拒之,其罪不小。今既见汉天子符节,请许我降服。

卫山见其如此痛快,倒也颇出意外,欣然许之。

卫右渠大喜,于是派遣太子卫长为使,率军万人,随卫山前往长安谢罪。并主动表示,愿进献战马五千匹,并向汉军馈赠军粮。

卫长既奉父命,遂携带犒军物资,引军一万,前至浿水。

卫山与北路统帅荀彘商议,命朝鲜军士留下军粮,放下兵器,然后整队西进。

太子卫长见此,疑心大起。以为卫山与荀彘合谋,便似当年白起坑杀赵卒一般,欲要设诈杀害自己。于是拒绝放弃武器,而且不再渡河,复又率众返回。

卫山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虽然卫右渠答应投降,但却指使太子卫长抗命。

汉武帝问明卫长抗命情况,便知事出有因,实乃卫山处理有误,以至弄巧成拙。于是勃然大怒,诏命处死卫山,然后檄命荀彘,继续进军。

荀彘奉命,遂鼓余勇,再整三军,破釜沉舟以战。汉军再无退路,于是一举击败浿水西岸朝鲜守军,推进到王险城下。

杨仆此时也重聚部众,吸取前番失败教训,奋勇而至,分兵围城。

荀彘所领部队多为燕代士卒,向称强悍之师,故此前因轻举冒进而败。此番知耻后勇,故有浿水之胜。但亦正因此胜,军中将士又多骄傲轻敌,不能精心策划攻城战术。

卫右渠父子率领举国军民,坚守国都王险城,于是汉军顿兵城下,数月未克。

杨仆所率齐地士卒,入海时已有多人逃亡;先前在王险城下战败,由此普遍恐惧畏敌。由此今番围困王险城,杨仆经常按兵不战,出工而不出力,佯攻而已。

只因汉军围城旷日持久,王险城中存粮将尽,箭矢亦乏,渐渐难以支撑。朝鲜君臣经过商议,再次决定议和投降。

鉴于荀彘率部在北门急攻,而杨仆所部按兵不动,朝鲜大臣便派使者潜出南门,私向杨仆投降。杨仆虽然厌战,但因不敢私自许和,以至朝鲜使者往来传话,尚未议定。

荀彘屡次与杨仆约期会师,发动总攻。而杨仆打算谈和,故不响应其议。荀彘见此,知道王险城难克,也便派人进城,劝降朝鲜。

未料卫右渠性格甚是强项,越发不肯向荀彘低头,只想归附杨仆。汉军二将皆欲抢功,反生矛盾,以致不能相互协调。

荀彘数度派人前往水军大营,见杨朴始终皮里阳秋,不置可否,于是大疑,议于诸将。

部将:依末将私心揣度,杨仆此前有失军之罪,本当积极配合将军攻打,以建新功。今却暗与朝鲜私通,而朝鲜宁死不降将军,何者?必是杨仆将欲谋叛朝廷,欲投朝鲜也。

荀彘:卿言是也。我当上奏朝廷,述其反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是写表上书,报至长安。

汉武帝览奏不悦,说道:因尔等不能破敌,朕故派卫山前往晓谕招降。卫右渠派遣太子谢罪,卫山却与荀彘犯错,终坏卫右渠归降之约。今两将复不能同心协力,何能克敌!

遂派公孙遂为钦差特使,持节前往协调二将,并且委以便宜行事之权。

公孙遂到达朝鲜,先入城北大营。

荀彘先入为主,趁机奏道:朝鲜久攻不下,在于杨仆多次相约进攻,而又不按期会师。钦差大人今若不将其拿问,恐其反叛,与朝鲜通谋,共灭我军。

公孙遂听其一面之辞,遂以天子符节,召杨仆到荀彘军中议事。

杨仆见到天子符节,不敢不至,只得离开水军大营,来见钦差。

公孙遂更不听其解释,当即喝令拿下,解除兵权,并命将其水军部众,全部交给荀彘统领。公孙遂自谓此事办得漂亮,就此还归长安,回报天子。

汉武帝问明调解过程,怒不可遏:我大汉将帅大臣,处理军国大事,皆如此儿戏耶!

当即下令,将公孙遂推出午门,立即斩首。

荀彘统并两军,志得意满,雄心大发,便令水陆并发,急攻王险城。

如此以来,汉军再无内耗,同心协力,立即战力加倍,势不可当。

朝鲜守军立时支吾不住,文武群臣由此大哗。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等一般重臣私下商议,认为王险城必破,而国王卫右渠又不肯降,于是相约投汉。

计议已罢,立即投入行动。于是路人、韩阴、王唊越城而逃,投降汉军。结果路人死于奔降途中,韩阴、王唊终至汉营。

汉军统帅荀彘准纳其降,并令二人暗通尼溪相参,使为内应,相机献城。

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参发动兵变,派人杀死卫右渠,宣布归降汉朝。

国王既死,大臣成已便趁王险城未破,率兵造反,趁火打劫,攻打异己众官。

朝鲜太子卫长因见大势已去,独自逃出城来,投降汉军,并请汉军入城平叛。

荀彘从之,乃派精锐之军,随卫长、路人之子路最入城。汉军入城,杀死成已,迅速平定叛乱。继而布告安民,告谕朝鲜百姓,朝鲜国就此归附大汉朝廷。

朝鲜就此平定,奏报入京。

汉武帝大喜,叙论战功,大行封赏。

诏令:封尼溪相参为澅清侯,韩阴为荻苴侯,王唊为平州侯,卫长为几侯。路最因其父死于奔降途中,封温阳侯。留兵镇守王险城,下令大军班师。

荀彘领旨,班师回京,欲图封侯之赏。

未料天子暴怒,立命拿下,将荀彘、杨仆皆都付于廷尉。

未经三推六问,廷尉便议定其罪,具折上奏:荀彘身为三军统帅,有负朝廷重托,因私害公,犯有急功嫉能、违背军事计划之罪。依照汉律,当处弃市之刑。杨仆率部抵达洌口后,本应等候荀彘合兵进击,擅自抢先进军,损失惨重,依法当死,许以钱赎罪,废为庶民。

汉武帝览奏,以为处置得当,便即允准。因此虽将朝鲜灭国,大军统帅皆无战功。

画外音:汉武帝既灭卫氏朝鲜,便在其地先后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四郡之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汉朝派官担任。四郡之设,标志汉武帝已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正式纳入汉帝国统治范围。汉昭帝始元五年,罢去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管辖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初在夫租,后因受貊族所侵,迁往高句丽西北,管辖高句丽、夫余等族。汉朝在朝鲜北部进行郡县统治,使汉文化在朝鲜迅速得到传播。当时不仅有汉官到朝鲜四郡任职,更有富商大贾前往经商,中原无土农民前往垦荒。朝鲜四郡,已是一派汉化景象。

闪回结束。按下朝鲜,复说中土。

元封四年,匈奴远遁,朝鲜平服,天下一统,歌舞升平。

齐地官吏上报,胶西王刘端病故。只因此位王爷荒淫无道,及其身死,举国欢腾。

刘端乃汉景帝之子,武帝从兄。吴楚七国反叛被平,以皇子身份受封为胶西王。为人残暴凶狠,患有阳痿,接触女人,便会患病数月。由是转喜男宠,并将受宠者任为郎官。

未料此位郎官却是精力旺盛,更喜女子,不久便与后宫嫔妃淫乱,被人告发。

刘端醋意大起,因将郎官捕杀,并杀其子以及老母。

至汉武帝时,刘端行为愈加乖戾,屡次触犯天子法令。公卿大臣多次请求将其诛杀,天子因为兄弟至亲,不忍心为之,屡加容让。因而刘端得寸进尺,行为更加过分。

齐相韩臣见此,两次上奏朝廷,请求削其国土,以为惩戒。武帝诏准,削其大半封地。刘端心中怀恨,于是尽弃国政,对国内财赋不再管理。

不过数载,胶西国府库全都倒塌破漏,腐坏财物以亿万计。刘端始终不加收拾,且明令属下官吏,自此之后,不准收取民间租赋。又诏命全部撤除警卫,封闭王宫,只留一门,以供出宫游荡。又屡次改换姓名,假扮平民,到其他郡国旅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此以后,凡朝廷派往胶西任相国、二千石级官员,奉行汉朝法律治政,刘端总是寻其罪过,报告朝廷,令罢其职;若无罪过,则设诡计,用药毒死。

胶西王极富贼智,所设诡计办法,穷极变化。朝廷所委官员死法各异,无从查起。因此胶西虽是小国,而被杀受害之二千石级官员,却较之别国多出十数倍。

汉丞相公孙弘闻报胶西情况,心生一计,便向天子建议,奏请派遣董仲舒去胶西为相,以便借刀杀人。汉武帝览奏,却谓丞相乃为好意,亦知董仲舒乃是当世大才,必可拨乱反正,由是诏准。于是便封董仲舒为胶西国相,即日授玺上任。

镜头闪回,叙述董仲舒来历。

董仲舒者,河北景县广川人。自幼天资聪颖,酷爱学习。家有大批藏书,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父董太公为使其子劳逸结合,遂在宅后修筑花园,以为散心歇脑之所。

第一年动工造园,园中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