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头场雪刚盖住房檐,李满仓就带着徒弟们忙活起来。四合院天井里支起八口粗陶缸,狗剩蹬着三轮从菜市口拉回五百斤大白菜。青帮白叶上凝着霜花,码在缸沿活像白玉雕的城墙垛子。
"腊梅,把咱家老卤端来!"李满仓挽起棉袄袖子,露出小臂上经年累月的木屑划痕。腊梅应声从西厢房捧出个紫砂坛,掀开荷叶封口,二十年的陈卤香混着花椒味直往人鼻子里钻。许大茂蹲在廊下剥蒜,忽然"哎呦"一声——蒜瓣里藏着粒绿玉似的青花椒,正是去年秋分时在胡同口老张家晒的。
三大爷叼着烟袋锅过来监工,烟灰掉进腌菜缸,惊得直拍大腿:"败家玩意!这卤水金贵着呢!"说着抄起枣木长筷,在缸里搅出个漩涡。浑浊的卤水打着转儿,突然浮起片油花,拼出个模糊的"酉"字。
"师父,这菜帮子硌手。"狗剩从缸底摸出块青砖,砖面刻着"宝华楼壬辰年制"。李满仓就着雪光细看,砖缝里还嵌着半粒发黑的鎏金钉帽。
小雪这日,西北风刮得屋瓦哗啦响。李满仓搭着榆木梯子上房,老棉鞋刚踩上滴水檐,就觉着不对——阴阳瓦下头垫的蓑草早让耗子啃光了。腊梅在底下递灰浆,青灰里掺了麻刀和糯米汁,黏糊糊扯着银丝。
"许大茂!把你家炕席底下的老报纸拿来!"三大爷蹲在墙根指挥。许大茂不情不愿地掏出一摞1978年的《北京日报》,泛黄的纸页铺在椽子上,正好堵住漏风的窟窿。栓柱举着自制的竹夹子固定瓦片,忽然"咦"了一声:"这瓦当兽头嘴里咋含着铜钱?"
李满仓接过沾满灰的"乾隆通宝",对着日头一照,钱眼透出的光斑正落在西厢房腌菜缸的位置。三大爷眯起眼:"老李,记得你家菜缸是打永定门外拉回来的?"
大雪压折了胡同口的槐树枝。李满仓领着徒弟们扫雪,铁锹刮着青砖地,蹭出火星子。许大茂揣着暖水壶挨家送高碎,到老张家门口踩到块硬物——是个冻在冰里的黄铜门环,环身錾着"宝华楼"的暗记。
"这物件眼熟..."三大爷拿烟袋锅化开冰,门环内侧的凹槽里填着干涸的朱砂。腊梅忽然想起什么,跑回屋抱出祖传的工具箱。箱底那套雕刀的手柄纹路,竟与门环上的云雷纹严丝合缝。
狗剩哈着白气在雪地上乱画,忽然惊叫:"师父快看!"扫开的雪层下,青砖缝里渗出深褐色的痕迹,连起来恰是半幅鲁班锁的图样。栓柱用笤帚苗量了量间距:"这砖缝走向,跟咱家房梁的榫卯对得上。"
李满仓蹲下身,老茧粗粝的指腹摩挲着砖缝。六十年前的记忆突然鲜活——父亲攥着他的手在瓦刀上使力,汗珠子砸在滚烫的石灰浆里:"满仓,这行讲究个'藏巧于拙'..."
冬至头天,四合院的烟囱冒得比往常都早。李满仓天不亮就和面,老瓷盆磕在枣木案板上咚咚响。腊梅剁的白菜馅儿掺了虾皮,案板边上搁着个掉了瓷的搪瓷盆,里头泡着前门粮店买的黑木耳。
“狗剩,去胡同口王麻子那儿打瓶醋!”许大茂蹲在煤球炉子前添火,炉膛里爆出个火星子,正落在他露脚趾头的棉鞋上。三大爷盘腿坐在炕头剥蒜,忽然“咦”了一声,蒜瓣里滚出颗金灿灿的玉米粒,上头还带着陈年的霉斑。
李满仓擀皮儿的手忽然一顿——面剂子里混着片薄木屑,纹路正是《鲁班密录》里记载的“梅花锁”。腊梅凑过来瞧,手里包了一半的饺子突然漏馅,白菜汁浸透了面皮,在盖帘上洇出个模糊的“申”字。